【記者冼麗婷報道】由八位亞洲頂尖骨質疏鬆症專家一起研究而成的骨質疏鬆風險評估表,可讓中年婦女按照本身的年齡及體重,初步評估自己是否骨質疏鬆,一般而言,年紀愈大及體重偏輕的婦女出現骨質疏鬆的機會較高。專家強調,初步評估出現骨質疏鬆的婦女,應該盡快延醫治理,減低因而發生骨折的機會。
八位專家分別來自中國、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及菲律賓,他們全是所屬國家或地區的骨質疏鬆症權威。他們於九九年向八百名、年齡由四十四歲至八十歲的亞洲婦女進行臨牀研究,結果發現,年齡及體重是影響骨質疏鬆的最重要因素,並於二○○○年底完成制訂骨質疏鬆風險評估表,現正計劃於本年中,向全港前線醫生推介這個風險評估表,讓婦女可以查測是否骨質疏鬆。
專家之一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教授龔慧慈解釋,一般而言,年滿四十歲及已停經的婦女,開始有機會出現骨質疏鬆。風險評估表分為三個組別,若屬於高危組別,代表有六成機會出現骨質疏鬆;中危組別有一成半機會出現骨質疏鬆;低危組別患上骨質疏鬆機會只有百分之三。
她又稱,骨架細小而體重又較輕的婦女出現骨質疏鬆機會較健碩的婦女為高,但提醒婦女不要以為增肥即可減低患骨質疏鬆的機會。預防骨質疏鬆,需要依靠年輕時多儲存鈣質、多做運動,因為年長時骨質流失加劇,即使吸取鈣質,也不能予以填補。
現任養和醫院體格健康檢查部主任楊紫芝稱,自己已年過六十,不喜愛奶類飲品和食品,又少做運動,不知自己骨質是否疏鬆,但現時有服食可以減低骨質流失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