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周四就以巴衝突危機發表講話時有這樣的一句:「當一名十八歲巴人少女不惜將自己炸死,又將一名十七歲以色列少女炸死,將來的本身──巴人的將來和以色列人的將來──就是死亡。」
喬治布殊說的十八歲巴人少女阿克拉斯,是以軍上周五炮轟巴人自治政府總部後,在耶路撒冷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的那枚人肉炸彈。儘管他的講話依然親以色列,這番話還是有意思的──以巴互相仇怨只有死亡,放下仇怨才有明天。這裏是以巴「明天」和「將來」的故事。
上周三,以色列人紀念猶太先祖走出埃及脫離勞役苦難的逾越節(Passover)第一天,在以北海岸城市內坦亞的花園酒店內擠滿了慶祝的人,卻襲來一枚巴人人肉炸彈,當場炸死了二十一人,逾百多人受傷。澤伊夫.維多是傷者之一,但傷勢很重,本周三他撐不下去了。
一個人死,未必像喬治布殊說的十八歲巴人少女和十七歲以色列少女那樣,等於另一個人也要死;相反,維多的家人將他的遺體器官捐出來,救在生的人。他的腎,最後捐了給一名急需換腎的婦人。
婦人,五十四歲,名叫阿布.賽義德,是巴人。周四,在耶路撒冷城鎮佩塔提克瓦的貝利森醫院裏,她動了腎臟移植手術,活下來了。但她和她的兒子原來都不知道,巴人「烈士」炸死的以色列人竟救了巴人。
自花園酒店的炸彈襲擊後,以巴衝突直線升級,西岸城鎮只有一幕幕以軍向巴人開火發炮、巴人向以軍放冷槍的血肉模糊場面;最後連這些城鎮也死了,一篇又一篇報道說,拉姆安拉已是死城、耶穌出生地伯利恒是鬼域。
在以軍殺巴人、巴人殺以色列人的「鬼」地方裏,以色列男子維多的遺腎卻救了巴人婦人賽義德,不是一命換一命,卻是一命救一命。
賽義德當貨車司機的兒子在母親換腎後說:「我只是今天才知道母親從內坦亞襲擊受害人那裏換來了腎。那家人(維多)應得到更好的。我的感激是真誠的,我希望他們知道。」多維和賽義德,以色列人和巴人,若不只要你死我活,都應得到更好的明天和將來。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