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明
英國前首相馬卓安最近來港,呼籲港人不要害怕經濟地位給大陸取代。「香港還會像往日一樣獲外商青睞」,他說。他錯了。
他應該說的,是香港人沒理由不樂見經濟地位給大陸取代。
《說苑.至公》有一段故事:楚共王出獵,丟了強弓,左右要找回來,共王阻止說:「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聽到了,覺得共王胸襟還未夠大,不應只着眼於楚人利益:「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香港假如失去往日光芒,卻能分光全國,那該是值得焚香禱求的事。現在港人卻憂心忡忡,孔子地下有知,門人定會問君子何歎;馬卓安回到英國,大概也會啞然失笑。
一九四九年之後,香港迅速崛起,原因無非是大陸迅速魚爛陸沉,資金、人才紛紛外流。香港因緣運會,鍾全國精華自由發揮,逸足亞洲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還希望香港、大陸一如既往,貪天之功未免太過。
董建華說:「中國好,香港更好。」但他這句名言,他自己都不相信。他是船王董浩雲的兒子。當年中國不好,他父親才會把船隊、資金都調來香港,令香港更好。
只是今天中國人似乎少有聽過楚弓楚得的故事。台灣很多人只求獨立,香港很多人只求大陸像從前一樣,大陸很多人則只求奪港、台之弓,更有一個黨要盡奪國人之弓。
於是,台灣每年以數十億計的美元獻給美國政府和軍火商爭取支持,大陸只要能奪台灣之弓就無所不為。至於香港,不少人都盼望中共高幹多點蒞臨。只有高幹才可以日費萬錢,輕輕鬆鬆就把香港股市、樓市等買得火熱,像一九九七年那樣。大家都知道這些高幹那裏弄來這許多錢。
以上種種,西方領袖洞若觀火。他們聽見一張張黃面孔在預言「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會大聲鼓掌,鼓勵那些二十一世紀主人繼續像現在那樣努力。
孔子門人言偃曾經問他說:「君子何歎?」孔子說是歎息大道不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今天,君子不應該歎息,假如香港人不是以香港為天下,民進黨、國民黨不是以台灣為天下,共產黨不是以黨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