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頂尖學府之間競爭激烈,挖角戰更是影響重大。哈佛大學「明星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D.Sachs)近日宣布今夏跳槽至哥倫比亞大學,聲稱哥大給予他的發展機會為哈佛所不及。薩克斯此舉對於正面臨著名教授跳槽風潮的哈佛大學,不啻是迎頭痛擊。
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一般不會蟬過別枝轉投其他學府,被喻為當代最重要經濟學家之一的薩克斯,更由大學一年級起(十八歲時)已經是「哈佛人」。
薩克斯由讀書、工作以至成名均在麻省劍橋市的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現任哈佛的國際發展中心主任。不過,這場持續了二十九年的深厚關係,將於今年七月一日畫上句號。
位於紐約的另一著名學府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University)周四宣布,薩克斯將由七月一日起加盟該校,身兼四職,主職是該校地球研究院(EarthInstitute)院長,另兼人文科學院、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與公共衞生學院三院的教授。估計薩克斯在哥大年薪逾二百三十四萬港元,未計其他福利津貼。
哈佛在今年全美最佳大學排名榜(由《美國新聞及世界報道》發表)高踞第二位,哥大則排名第九。
哥大在二、三十年前被譽為經濟學教學及研究中心,一直想重拾昔日光輝。去年七月,哥大已成功由史丹福大學(StanfordUniversity,全國排名第五)挖角,請來另一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史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加盟,他跳槽數月後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有了他與薩克斯後,哥大的經濟學班底更強勁,可望再與哈佛及普林斯頓等大學一爭長短。
薩克斯接受訪問時,聲言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離開哈佛,這更惹人揣測他是否因為與哈佛校長、克林頓時代政府財長薩默斯(LawrenceH.Summers)不和而作此決定。薩克斯的回應耐人尋味:「我非常仰慕薩默斯。我們(在哈佛)一起讀大學,一九八三年同日獲聘。我們一起教書。儘管曾經意見不一,我離開是因為哥大與紐約須付出的東西,是薩默斯給不到劍橋(哈佛所在地)的。」
他沒有闡釋那是甚麼,但不諱言「哥大透過地球研究院給予我的,是實踐研究第三世界國家持續性經濟發展的機會,這在全球其他學府是找不到的」。該研究院成立僅數年,每年經費達七千八百萬至一億一千七百萬港元;哥大邀請薩克斯接掌,是想他將經濟發展與自然科學結合研究。
同為四十七歲的哈佛校長薩默斯,由薩克斯的同輩變為其上司僅九個月。兩人在克林頓時代曾意見嚴重相左,主因是薩默斯在亞洲金融風暴中,力主受損國家加息及削減政府開支,而薩克斯與史蒂格利茨均認為這只會令失業情況惡化,加劇困境。
薩默斯多月來一直為美非研究系多位知名教授揚言要跳槽到普林斯頓等大學而煩惱;他們不滿薩默斯冷待他們,及不肯發表聲明明確支持倡議種族平等的平權行動。對於薩克斯決定離職,薩默斯表示會懷念他,指他獲得的是個「特殊機會」。
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