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通脹溫和加息壓力減

國際視野:通脹溫和加息壓力減

近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復甦步伐比想像中快,明顯地,市場中再聽不見甚麼衰退、放緩、負增長、減息等詞句,反而「通脹」會否捲土重來或惡化,卻是目前熱門話題,無論是生意人、經濟分析員或投資者,都正為這個問題議論紛紛。有些自命是投資先鋒的,更以實際行動──買黃金、沽債券等──展示他們對通脹的憂慮。
毋庸置疑,經濟正逐漸轉好中,加上利率又處歷史低水平的情況下,不難誘發投資和消費,需求增加,預期通脹重燃,實不難理解。
尤其是美國2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在撇除能源及食品價格後,比1月勁升0.3%,數字令投資者感到不安,因為若把高油價和零售商見經濟持續好轉,便會因應調高貨品價格等因素計算在內,未來通脹率向上攀升無法避免,不排除聯儲局隨時會作出加息的決定。股市、債市在經濟已有迹象持續向好時不升反跌,又豈是沒有理由?

未見儲局官員不安
然而經驗告訴我們,在衰退過去,經濟開始復元之際,就算工廠開工量及就業情況有所改善,亦無法在短時間內重拾舊觀。
縱使復甦步伐加快,短期內(6至9個月)對核心通脹(因能源及食品是與供應掛鈎,非由需求主導,所以價格較波動)影響不致太大。
此外,聯儲局衡量通脹除觀察CPI外,是會根據少為人知但準確程度頗高的「個人消費開支指數」(Personalconsumptionexpenditureindex,簡稱PCE指數),後者反映通脹目前非常溫和。此所以聯儲局諸公如此「老定」,並不停派「定心丸」,投資者可有啟示?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