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人排隊掃墓 人龍綿延數公里<br>鄧氏拜山派錢每人500元

1400人排隊掃墓 人龍綿延數公里
鄧氏拜山派錢每人500元

【本報訊】清明節是慎終追遠、悼念先人的日子,位於元朗八鄉、錦田一帶的「大地主」鄧氏家族祖墓一帶,昨日出現了一條一千四百人,綿延數公里長的人龍,形成壯觀的集體祭祖場面,到來祭祖的鄧姓後人不需帶備祭品,只要「拜齊」三個山墳,便可獲鄉公所派發每人五百元現金大利是,「人人有份,永不落空」。 記者:馮永堅、冼麗婷、陳倩雯、黎國強

鄧氏家族聚居於元朗永寧里村、散村、河歷貝村、下新屋村、竹坑村及新隆圍村六條村,據籌備祭祖活動的一名村民代表對記者說,六條村共擁有三百萬平方呎土地,是元朗的大地主。
永寧里村村長鄧貴有補充說,鄧氏「拜山派錢」傳統已有近一百年歷史,鄧姓後人每逢清明節都會到祖宗鄧廷桂,其妻子和一個不知名的墓前逐一拜祭,每人都會獲派現金利是。昨日共有逾一千四百名鄧姓村民前來掃墓,鄉公所估計派發合共五十五萬元「利是錢」,兩者都破歷年紀錄。不過,只有在這六條村的後人才有資格領取利是,其餘的人一概不獲派發,就算是外嫁女都「冇情講」。

儀式已歷百多年
鄧貴有憶述,鄧廷桂是鄧姓家族最早到港發展的祖先,相傳約三百年前鄧廷桂到港後,在現在的元朗一帶居住。其後與魏姓女子結婚,誕下三子,並在元朗開枝散葉,至現時六條村共四千名鄧氏後人。鄧貴有稱「拜祭三墳」儀式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以前拜山會打鑼打鼓,重會燒炮仗慶祝,氣氛熱鬧好多」。他慨歎現在一切儀式都簡化了。
鄧貴有說,在清明節正日,鄧氏後人早上九時便會到諸佛嶺集合,先向鄧廷桂妻子墳前鞠躬,便可獲一百元利是;接着用四十五分鐘時間上山,到金寶地鄧廷桂墓前再鞠躬,另獲二百元利是;最後往位於橫山腳的不知名墓前(據說是鄧姓祖先在百多年前築墳,安放被遺棄路旁的多個金塔)鞠躬,再可獲二百元利是後,整個祭祖儀式便告完成。

「賺多啲派多啲」
「五十年代只係象徵式派三幾毫子,𠵱家就睇下鄉公所嘅收入,如果賺多啲就派多啲」。他說,區內不少土地均用作出租之用,因此部分收入撥作派利是之用。鄧貴有坦言現時經濟不景,「五百蚊拜三個山」都幾可觀,不排除有後人為錢而來,但他強調不會終止「拜山派錢」傳統,並謂「其實錢多錢少唔重要,最緊要後人記得鄧廷桂呢個人」。
有鄧姓後人表示不會為錢才去「拜山」,也有人稱一年一次祭祖,最重要的是心意,就算貼錢都會去。鄧貴有稱六條村雖沒有知名人士「出產」,但在清朝嘉慶年間一個名為鄧佐槐男子則考取到進士,現在鄧其達及鄧偉明則為元朗區區議員。
此外,元朗區防火委員會約一百五十名義工宣傳隊,昨早到元朗八鄉、新田、屏山等六個主要掃墓地區,向掃墓人士派發宣傳單張及蒸餾水,宣傳防火訊息。政府發言人說,昨日是清明節假期的出境高峯期,估計全日十三萬人經羅湖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