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素描:電盈工會主席歎賓主情難再

人物素描:電盈工會主席歎賓主情難再

電訊盈科的裁員潮一次比一次震撼人心,在電盈及其前身香港電訊和香港電話有限公司工作了三十六年的電盈職工總會主席鄭俊文,見證了公司由壟斷市場的黃金時期,至現時開放政策下掙扎求存的歷史。他慨歎管理層對員工毫不留情地開刀,驚覺「原來自己以前對公司嘅忠心,都係愚忠!」他又說,在主席李澤楷領導下,勞資雙方無復以往的賓主情,僅餘只是赤裸裸的利益關係。

70至90年代黃金時期
現年五十六歲、育有四名子女的鄭俊文,於一九六六年入職,公司當時名為香港電話有限公司。那年,他只是一名二十歲的小伙子,能順利加入香港電話這個大機構,不禁開心了數天。「嘩!呢啲大機構雖然唔似政府工係鐵飯碗,但都係木飯碗,好難入㗎!不過,薪高糧準,有前途,做員工好自豪!」
如何自豪?鄭俊文引述同事的一番話:「以前我阿爸話畀人聽佢喺香港電訊做,佢可以拍拍心口,抬高頭咁同人講;𠵱家我話畀人聽(在電盈工作),覺得係shameful(羞恥)。」因為對方的反應通常是:「啊!就係炒人最多嗰間呀?」時移世易,現在他只能用「無奈」和「傷心」來形容目前的心境。
他說,七十至九十年代是香港電訊業的黃金時期,作為專利機構,「賺唔夠錢,可以加價」,也不會虧待員工。「以前邊有裁員、自願離職、削雙糧嘅事?講出嚟俾人哋話你神經。」
直至一九九一年三月香港電訊爆發史上首次大裁員,一千一百名員工一夜間丟失工作,砸破「木飯碗」;此後,香港電訊不斷推出自願離職、減薪建議、裁員、削雙糧。至二○○○年被收購並改稱電訊盈科,合併後首年不裁員的蜜月期過後,再有五百人、八百人相繼被裁減。「同事經歷嘅動盪,計埋都成十二年嘞!」

鄭俊文說,更令人欷歔的,是由張永霖時代轉到李澤楷時代,資深員工和公司建立的十多年賓主情「蕩然無存」。「喺張永霖嘅時候,雖然都有裁員、減薪、加工時,但佢耐不耐都會同員工、工會見吓面;我哋可以摸住酒杯底傾偈,好開心喎!呢樣嘢可能係佢嘅管理手法,又可能好虛偽,但係容易令人接受,員工都明白公司經營困難啦!」
「𠵱家,(員工)同李澤楷嘅關係疏咗,除咗去年五月二十二號,佢見過基層員工之後,就冇同工會、甚至聯商會(電盈官方的勞資協商組織)見過。」鄭俊文說,李澤楷不但少與員工溝通,說話亦直截了當,一句不保證不裁員,說出來擲地有聲,令員工士氣極為低落,賓主情誼變成赤裸裸的利益關係。

慨歎有高層落井下石
不僅如此,裁員後,他又再聽到一些高層對同事落井下石。他慨歎,「心淡嘞……𠵱家勤力做嘢?冇人欣賞,咪一樣會俾人炒!」
不過,三十六年伴着公司成長,為鄭俊文換來一大班同事和朋友。讀者或許記得,電盈最近裁員後,他在一次記者會上,想起無法與三十多名被裁同事取得聯絡時,突然急得激動地哭了起來,感動得該三十多人事後主動致電工會找他「報平安」。「原來有啲人把心一橫,去咗旅行;有啲就去海邊散心,又話一定唔會跳落去!」鄭俊文豎起拇指笑說:「呢啲(性格)先至係好嘢!」
記者:譚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