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年代港人生活困苦,日常惟有透過舞台上的虛幻世界作逃避,令粵劇戲曲等大受歡迎。
獲校際歷史研究報告比賽初級組亞軍的拔萃女書院以《戲夢香江昔日情》為題,研究粵劇當年風靡香港的盛況。
據粵劇名伶阮兆輝接受拔萃女生訪問時透露,當年富豪為向粵劇名伶表達傾慕之情,會低調地將鑽石混入炒飯中,送給該名伶。同時間,貧苦大眾卻只能夠花費一毫半去打「戲釘」,即只可以觀賞戲中某一節表演,反映社會貧富懸殊非常嚴重。
據史料顯示,曾有一名豬肉店老闆沉迷《三國演義》,非常痛恨書中的曹操,不但將家裏《三國演義》中所有提及曹操的部分撕毀,最後竟將在粵劇《三國演義》中飾演曹操一角的演員砍死。有份參與研究的拔萃女生伍育行坦言,今次研究不但加深她對粵劇的了解,也提高了對粵劇的興趣。
至於以「四、五十年代香港的視聽娛樂」為參賽題目並獲初級優異獎的瑪利諾修院學校,學生們製作了三個有代表性的建築物的歷史模型,包括麗的呼聲、利舞台及粵劇表演的竹棚,該校學生梁家碧表示,由於上述建築物已拆卸或改建,很多資料已失傳,增加了製作的難度。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