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 - 蔡瀾

獨活 - 蔡瀾

在日本的小料理店,看到一種像中國的韮黃一樣的東西,我叫了出來:「獨活!」友人奇怪我怎麼知道:「現在的日本年輕人,聽都沒聽過。」

獨活Udo,有若其名,不依靠別物而生。連陽光也不需,一見太陽便變為綠色。
生長在幽暗中,自古以來日人種植之,稱之為軟化栽培法,又叫軟白栽培。在地下挖一個洞,常年保持着攝氏十四度的溫度,就能長成。基本上,它是一種菌類的植物。
獨活長得有三呎高左右就能收割,放入盒中分銷到各家懷石料理店去。
純白色的獨活,可以燙熟來吃,或者浸醋,又能像冬筍一樣油泡,葉有一陣幽然的清香撲鼻,咬頭像金針菇,味道帶苦,上了年紀的有閒階級方能欣賞。
吃的季節在於早春,懷石料理最着重所謂的「初物Hatsumono」,是換季中最先出現的食物。早春吃獨活,是最好的例子。日常的日本蔬菜有百多種,但大多數是中國傳過去,西洋的也不少。如果是日本獨有的蔬菜,不過十種,像茗荷、山芋、蕗、蔓菜、水菜、三葉和山葵等,獨活是其中之一。
種獨活不用花甚麼本錢,長了收割,收割了再長出來,用的只是人工,當今一般薪水高漲,年輕人也不肯做這種整天鑽洞,一身是泥的工作,獨活賣得很貴。就算是戰後,日本白領平均薪水二千三百,一盒十公斤的獨活就要賣三千円了。
獨活的莖像蘆筍,頂上有羊齒植物般卷曲的葉子,在洞裏只能用一支四十火的燈泡照着,有如無數的白蛇。如果讓它長下去,可以變成又粗又大,但不好吃。我最喜歡罵日本人的話是「長不成獨活的大本柱」,意思是說做不了柱子,也吃不下肚子,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