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提到乙:
「以前,他很少出來。如果有那麼一個聚會,他來了,嘿,大夥就覺得不一樣,是個盛會。他也出席?有光彩。後來,漸漸的,他相當平易近人,特親和,記者一向找他不着,如今誰要訪問都熱情接待,都侃得很好。所以某些場合他來了,也就不怎麼樣了。」
說話的藝術,沒一個貶詞。評論的技巧,是迂迴。
多多借鏡──雖然我們炮仗頸,欠功力,常得罪人,還得學習學習。聽出幾重意思嗎?
(一)以前有相當地位,高高在上,請不到。「肯」來是給主人面子,馬上貼金似的高興。
(二)後來不出來不行了,不親和點,人們便忘記他。
(三)急了,有點飢不擇食似的「濫交」,因此不那麼高貴。
(四)失去性格。淪為凡人。
──最大的不幸,是「淪」為凡人。向來便是凡人,沒關係,過的挺逍遙自在。名利圈中,一度如此傲慢?目中無人?不可一世?千萬要振作,比誰都警醒,抖擻撐不去……千萬不要淪為你當初瞧不上眼的凡人。在平淡中謙恭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