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高科技未必有優勢

英之見:高科技未必有優勢

最近有位朋友表示打算與幾家香港上市公司洽談合作機會,他有一個見解十分有趣,就是這些公司的股價表現參考價值不高,所以他不會優先考慮股價最強勢的那間公司,寧願花多些時間與幾家公司商談,由自己去判斷哪間公司的實力及條件最佳。
其實股市效率問題頗值得懷疑,尤其是太多參與者是投機心態主導,很容易令股價與基本因素脫節。雖然如此,長線要有較大勝算,應仍是以基本條件着眼,在入市前,最好是對公司遠景有信心才出手,這樣一定會走失很多短線機會,但看中的機會率則可大大提升。
分析公司長遠的前景、地區經濟以至行業前景,固然是最重要的一環,行業競爭的結構及新競爭者加入的難度,都是十分重要,如果太易入行,今天好賺的生意,不久便會無利可圖。事實上,筆者分析公司的時候,是將相當大的比重放在思考市場競爭結構的方面。

經營規模極重要
但近日與一些朋友討論這方面的問題時,發覺有一點相當容易被混淆,就是行業的技術難度低,並不等同入行難度低,否則以如此思維,投資者只應選擇高科技產品的行業,而勞工密集的行業便要有很大的折讓。
實際上現時不少行業的趨向是汰弱留強,營運者數目逐漸減少,因為要繼續生存,經濟規模相當重要,不少行業的邊際利潤已相當微,變成大規模採購物料的折扣,以至分攤銷售開支等等都十分關鍵,而且現時存貨成本逐漸轉嫁給生產商,這樣對廠商的實力要求也提高。另一方面,減少供應商的數目,商家也可以更有效率地控制產品的質素。
因此在推敲公司的競爭優勢之時,未必要太過着重科技的元素。一些在競爭激烈行業中仍長期有表現的公司,雖不可以寄望超級增長,但反而是更安全的對象,而且在舊經濟領域中冒險投資的人,一定比新興行業為少。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