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吃樹皮餿水 如今艱苦難相比<br>學生歷史研究喚港人破逆境

當年吃樹皮餿水 如今艱苦難相比
學生歷史研究喚港人破逆境

【本報訊】近年香港面對嚴峻的經濟困境,生於安逸時代的年輕人頻頻叫苦,自暴自棄;一班參與校際歷史研究報告比賽的中學生,經尋找二次大戰前後港人生活境況的歷史片段,發現當年貧苦大眾面對糧食短缺,餓得把樹皮樹葉,甚至日軍的嘔吐物來充飢,如此艱苦歲月,委實讓現代人反思該如何面對逆境。學生們呼籲港人應憶苦思甜,憑毅力走出困局。 記者:謝明明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香港歷史博物館、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及教育署合辦的第十屆校際香港歷史研究報告比賽昨舉行頒獎禮,是次比賽以「一九四○至五○年代之香港」為主題,分初級組(中一至中三)和高級組(中四至中七),每組可由兩至十名學生組成,參賽作品必須以文字報告為主,也可輔以其他材料,例如唯讀光碟、歷史模型、實物、錄像帶、圖片集等,主辦當局共接獲五十份參賽報告。

糧食短缺 苦不堪言
結果王肇枝中學及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分別獲得高級組及初級組冠軍(見表)。以探討香港四、五十年代食米政策為參賽題材的王肇枝中學,其中有份參賽的中六學生余慧娟昨日在頒獎禮後表示,在搜集資料過程中,知悉在二次大戰日軍侵佔期間,港人既要面對日軍的殘暴對待,又要面對糧食嚴重短缺,生活實在苦不堪言。

翻舊史料 慘不忍睹
她說,原來當年日軍為了減低香港的人口增長,曾把大批港人用鐵線穿手,然後推下海裏;又將劣質的米分配給香港市民。
由於三餐不繼,許多人僅靠吃樹皮樹根和樹葉等充飢,甚至連餿水及日軍的嘔吐物亦不錯過,只為填飽肚子續命。
苦日子雖已過去,但今日回看,依舊教人慘不忍睹。
余慧娟坦言,今次比賽加深了她對當年社會民生苦況的了解,想起自己豐衣足食,由衷感到幸福非常,「𠵱家我哋所面對嘅困難,相對嗰時嘅人身心受到日軍嘅折磨同創傷嚟講,我覺得簡直係微不足道。」她諫勸成年人應憶苦思甜,努力克服困境。

浪費陋習 必須戒除
至於以香港二次大戰光復後民生苦況為題材的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有份參與製作的中三學生蘇婉婷亦謂,當年香港面對戰後重建的困境,物資非常貧乏,勞工階層被剝削,不時有人發起罷工行動,社會局勢動盪不安。
她表示,透過今次比賽,令她體會到四、五十年代的港人生活的苦況,相比下現時港人生活得實在太奢侈,必須戒除浪費的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