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圍攻西岸的軍事行動升級,激起世界公憤,加上美國一直未見積極干預,令以、美兩國在外交上漸趨孤立。隨着埃及宣布暫時與以色列中斷接觸、歐洲聯盟要求美國不要再做中東和平的主導人後,美國驚悉事態嚴重,不得不變調,暗示將直接介入以巴衝突。
美國明白若任由情況持續,勢將影響歐洲和中東盟友對美國擴大反恐戰的支持,遂改變原先的強硬立場,願意一邊進行政治對話,一邊就停火作好安全安排,以免給歐盟有機可乘插手中東事務。美國總統喬治布殊於香港時間周五凌晨就中東局勢講話,指不會放棄任何機會促成瀕危的中東和平。
白宮發言人弗萊舍周三表示,美國願意在以巴暴力衝突未解決前商討巴勒斯坦人的政治訴求,凸顯美國不再堅持要以巴先達成停火協議,才進行政治會談的一貫立場。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更表明,願意在下周訪問歐洲時與中東國家官員會晤,甚至不排除親往中東斡旋。他還指出,一旦以巴恢復談判,便會加快處理巴人立國的問題。
導致美國突然變調,改為更直接介入以巴衝突的,是美國有見於形勢對己方愈來愈不利。
埃及周三突然宣布,除了那些能協助巴人爭取權益的接觸,將暫時中斷與以色列的其他一切外交接觸。
埃及是首個與以色列締結和約的阿拉伯國家,此舉具有象徵意義,美國固然不敢掉以輕心,隨即呼籲埃及應與以色列維持緊密關係,因為以埃關係對中東和平起着關鍵作用。
歐洲委員會主席普羅迪則要求美國不要再擔任中東和平斡旋工作的主導角色,應交由一個包括歐盟、俄羅斯及溫和派阿拉伯國家組成的廣泛聯盟處理。他表示:「很明顯(美國)斡旋的努力已經失敗,我們需要新的調停工作。」歐盟周四派代表前往西岸斡旋,企圖跟巴人政府主席阿拉法會晤,但遭以色列阻止。法國甚至建議聯合國安理會「認真考慮」在巴勒斯坦地區部署國際干預部隊。
中國總理朱鎔基周四亦指,以色列應從巴勒斯坦地區全面撤軍,保證巴人領袖阿拉法的安全。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