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亞洲最有權力的商業女性」,大家會想起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或者中華航空的前總經理宗才怡(剛辭任台灣經濟部長),又或是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然而她們在《財富》雜誌的排名,都在聯想集團(992)高級副總裁馬雪征之後。不過,馬雪征不會抱怨人眾冷待她。
馬雪征說:「你要訪問我談聯想業務是可以的,但不要談個人,應該多談公司,獎項和榮耀都不是我個人的,而是聯想的。」3月14日晚上,馬雪征再次從財經雜誌《AsiaMoney》,接過「全年最佳投資者關係中國公司」獎項。投資者關係本來就是她的主業,面對本報記者的窮追猛打,她仍是連聲的「不敢居功」。
聯想由「二、三線紅籌」變身「基金愛股」,一度成為紅籌指數中最大市值股份(今年初恒指服務公司大幅改變紅籌指數成分股後,加入了中國移動等巨無霸,聯想才跌至第四位),除了得力於科網股熱潮及聯想本身業績外,負責投資者關係的馬雪征也功勞不少,當中尤以她的英語水準,最能令分析員及基金經理留下深刻印象。
「英語好有甚麼用。我在中國工作和生活,又不是在外國。」這位曾為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當繙譯的女強人從不以此炫耀,只淡然地說:「這只是工作。」
《財富》雜誌於去年10月選她為「全球50大最有權力商業女性」榜的第3位,成為「亞洲一姐」,排名遠高於第34位的龔如心、第10位的宗才怡及第43位的楊敏德,但她從不肯接受訪問談入選感受。
馬雪征說:「我沒有甚麼感受,也不需要回應,我還是如常地工作,這個排名可能令我出名了,但對我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
實際的「好處」,只會來自聯想而非《財富》雜誌,聯想是中資公司中最早引入認股權制度的,董事酬金與國際標準的距離也較近,對公司有貢獻的職員會得到實際的好處,例如馬雪征在2001年度(3月年結),酬金估計約為600萬元;在中國,這是天文數字。經多次行使認股權後,現持1702萬股聯想,市值約5500萬元。
記者:羅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