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稅務局昨日公布二○○一至○二年度繳付利得稅最多的公司,所繳稅款為十三億九千萬元,較○一年度繳稅最多的公司減少百分之六。本報翻查多間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稅項準備後,發現以滙豐及恒生銀行預留繳稅的數額最多,相信「進貢」利得稅的榜首公司不出這兩家銀行。
稅務局公布截至今年二月底止,○一至○二年度利得稅的評稅額為四百四十億元,較上年度同期增加百分之六,但十大繳稅的公司所繳稅款較去年減少,稅局認為與個別公司的業績有關。
本報翻查本港各藍籌股公司年報後,發現滙豐及恒生為二○○○年準備的香港利得稅分別為三十六億七千六百萬元及十六億九千七百萬元,但由於恒生亦為滙豐的附屬公司,故滙豐的利得稅亦包含恒生及其他附屬公司的稅款。排行兩者之後的公司為中電控股及和記黃埔,分別有八億九千五百萬元及八億六千八百萬元。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稅務合夥人雷添良回應時指出,繳交利得稅最多的公司與去年相比稅款下降,是反映經濟不景下,公司利潤減少。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王尹巧儀則指出,在公司年報披露的稅項準備,不一定等於實繳稅款數額,部分公司可能採取保守態度,預留較多準備稅款。她又認為,由於去年經濟表現欠佳,公司業績大多倒退,相信來年十大繳稅公司所交稅款會減少,但不會令整體利得稅收入大幅下降,因為稅務局近年加強實地審核及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