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正當大部分打工仔面臨凍薪和減薪,稅務局昨日公布○一至○二年度全港一百二十萬要交薪俸稅人士之中,交稅最多的十大「打工皇帝」,繳付的稅款較上一年度的「十大」,全面增加一成至兩倍半,排榜首者繳稅更高達四千五百萬元,估計其年內收入達三億元。學者和專家都認為,這反映本港過渡至知識型經濟的過程中,薪酬兩極化的趨勢已出現,貧富更加懸殊。 記者:陳沛敏、尹彥超
稅務局的公布又指出,由於納稅人賺得的入息及公司盈利均有增長,令到上年度截至今年二月底止,薪俸稅評稅總額為三百零八億元,較上年度同期的二百八十四億元增加百分之八。利得稅評稅總額為四百四十億元,也較上年度同期的四百一十七億元增百分之六。
按百分之十五的標準稅率計算,名列「打工皇帝」榜首的「打工天王」年薪三億元,每日賺取的收入超過八十二萬元,是一般打工階級幾年的薪金。一般估計,電訊盈科副主席袁天凡前年八月行使購股權已賺取二億八千萬元,部分收益反映在上年度課稅,因此極可能已取代和黃董事總經理霍建寧,成為最新的「打工天王」。
同時,電盈的兩名董事杜彼得及鍾楚義也行使逾一千萬股購股權,收入大幅增至超過一億元。至於過去蟬聯多年「打工天王」寶座的霍建寧,則估計年內賺取一億二千萬元酬金,包括他在二○○○年因成功出售一電訊公司而得到一億元酬金。
稅局在公布中解釋,○一至○二年度的評稅額主要根據納稅人在○○至○一年度賺取的薪金及利潤而徵收,個別納稅人繳付的稅款特高,可能與他們薪金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花紅、津貼、認購股權等有關。不過,基於保密條款,稅務局沒有透露有關納稅人的資料。
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理事鍾維國回應時指出,前年正值科網熱潮,當時股價大多處於高位,不少上市公司高層僱員趁機行使認股權,令收入大增。但他預計,本年度不會再有三億元年薪的打工皇帝,因去年股市表現不振,行使認股權的人相對減少。
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高級稅務合夥人雷添良指出,本港一百二十萬名薪俸稅納稅人中,十萬人繳付的稅款已佔去整體薪俸稅的逾六成;但在以前的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度,這十萬人繳付的稅款佔的比例為近五成半,反映本港愈來愈倚重這批高收入人士的稅款。
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外務總監吳克儉回應時指出,「打工皇帝」收入增加,但基層打工仔近年面對凍薪、減薪,是薪酬兩極化的雛形,且趨勢將持續。因本港過渡至知識型經濟,低技能的勞工得到回報減少,但擁有科技和知識者只要努力,便能「創出天下」。他建議打工一族:「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羨慕打工皇帝,不如自我增值。」
城市大學社會科學部講師黃洪回應時指出,打工仔正出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情況。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則認為,企業瘦下肥上,回歸以來私人機構高層人員的工資有超過兩成的實質增長;低收入階層的薪酬卻下跌四分一,這個情況下本港貧富懸殊問題將會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