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日是兒童節,但有調查顯示有近七成半受訪兒童對日常生活感到壓力,近六成兒童又對功課學業感到壓力,近四成兒童認為父母「唔能夠幫佢哋減輕壓力」,甚至有兩成學童指父母幫倒忙,加重他們的壓力。
民主黨在上月二十二日到本月一日期間,以電話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了二百二十六名六至十四歲的兒童及三百七十二名家長,結果發現在日常生活及功課學業,兒童感到最大壓力,對朋輩相處感到壓力的兒童也有近四成。
調查又顯示,有近六成被訪家長認為能夠幫助學童減輕壓力,但其實家長可能只是「愈幫愈忙」,因為四成兒童認為父母未能幫忙減壓,甚至有近兩成兒童認為父母加重了他們的心理壓力。同時,調查顯示,最多父母關心子女的精神健康,其次是操行,第三才是學業成績,但子女心目中卻以為父母最關心他們的學業成績,反映兩代之間存有隔膜。
民主黨醫療衞生政策發言人羅致光表示:「家長口口聲聲話無響學業上畀壓力嗰仔女,但開口埋口就問:『你今日功課做成點呀?』好少會問:『今日返學開唔開心呀?』好多時就會因為關心變成對兒童嘅無形壓力。」
民協也在上月中旬訪問了約二百八十名小學生,發現有超過三成半學生對學習、上課感到不快樂,主要是因功課太多,或者課程太深。當中過半數人表示「唔會同人講,收埋響心度算數」,超過三成則表示會想辦法逃學來應付不快樂的學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