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積怨日益加深,導火線是去年以巴在美國斡旋之下(勉強)締結和約之後不久,以色列旅遊部長突然遇襲喪生,總理沙龍遷怒於巴解領袖阿拉法無能力控制激進派,遂揮軍重重包圍巴解總部,變相將阿拉法軟禁,及後在國際壓力下退軍,同時亦可紓緩伊斯蘭國家的激烈反彈,背後若沒有美國的指使,阿拉法命運如何實難逆料。
可是在這幕「捉放曹」鬧劇不斷重演之際,巴勒斯坦激進組織仍不顧一切,以人肉炸彈屢次襲擊以色列,以軍亦還以顏色,胡亂殺戮巴人,造成中東局勢日趨緊張,大戰可能一觸即發。
美國的反恐活動延伸至整個中東地區,為除去伊拉克總統侯賽因這口「眼中釘」,表面上得個講字,根本對猶太人和回教徒的仇殺置諸不理,在洞悉中東各國正如一盤散沙,口和心不和的情況下,目的不外惹起出現籠裏雞作反的現象,便可不費一兵一卒,把中東控制在股掌之中,然妄想侯賽因會被內部推翻,又似乎過於托大。
奇怪的是,連聯合國在目前劍拔弩張的環境下,卻沒有積極出面擺平,足見口講甚麼「人權」,其實是超級強國用作討價還價的伎倆而已。有強權、無公理,信焉?
然而投資者最關注的是,假若中東戰雲密布,石油供應必定受到影響,油價會否大幅攀升?全球經濟在稍見復元之際再受衝擊,又何去何從?美國經濟存在的隱憂,政府單邊主義的政策,又會為全球帶來甚麼變數?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