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兒童節,不如來探討一吓一份營養豐富的早餐對小朋友有何正面影響?要知道,一日三餐之中,早餐最為重要。而運動治療師更提倡每天起牀後,活動筋骨約5-10分鐘才進食早餐,這樣腦子會更為清醒,上課更能集中精神。就從今日起,與孩子一起培養吃早餐的習慣;另外,亦不妨參考註冊營養師設計的餐單,令平淡的早餐也變得不平凡。
記者:梁佩芬
攝影:陳盛臣、林栢鈞
資料提供: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註冊營養師湯棣然?
米施洛營養護康中心營養師陳慧賢
小學逐漸推行全日制,通常早上7點半左右開始上課,有些小朋友6點多就要起牀上學,在睡眼惺忪之際,很多時候都沒有胃口甚至不肯吃早餐;有時連父母都因為趕時間而不吃早餐,何況小孩呢?幼聯註冊營養師湯棣然更發覺有些家長因為減肥,就不吃早餐,小孩有樣學樣。其實不吃早餐不能減肥,反而會令午、晚兩餐吃得更多。所以家長應做好榜樣,習慣吃早餐,就算趕時候,1杯牛奶或吃簡單餅乾總比空着肚子上學去好。
營養師陳慧賢說,小孩最喜歡一些顏色豐富的食物,例如芝士、番茄、火腿及粟米片等,有齊纖維及澱粉質兩大營養,能令血糖回升至正常水平,發育期的小孩又能增高及增肉。
基本上,只要再飲杯鮮果汁或低脂牛奶,便成了一頓豐富的早餐。以下是營養師為上小學小孩設計的早餐,只需約15分鐘便可製造出來,簡單又方便,不妨一試!
這些營養早餐即使年齡不同也可照吃,分量方面可隨小孩喜愛,最好可以增加牛奶、蔬菜及麵包為主,肉類適可而止。
除了健康早餐,其實早上起牀後用大約5-10分鐘做早操,可令頭腦清醒,舒展一下睡了一整夜的筋骨,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令到在午後時間也不易覺疲倦。最理想做法是,起牀後先做些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然後再吃早餐;但香港居住環境不許可,惟有在室內做一些簡單的舒展動作,就算是「fingfing」手、轉吓頭,都總比全無郁動便上學好得多。
經過一整晚的消化,前一晚的食物基本完全消化,體內血糖會降低,令大腦所需的能源減少,集中力自然會下降,嚴重時會頭暈眼花,甚至標冷汗及手震,上課不能留心,學業成績自然下降。早餐的熱量佔全日的40%,主要是補充能量,令血糖回升,可吃五穀類的食物如麵包,同時還應有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如肉類。但要注意,小學生由6-12歲,全日只需吃3-5両肉,所以早餐肉類毋須太多,否則再加埋午、晚兩餐,就會進食過多肉類,容易造成肥胖。
三位來自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的3年級學生,以及一位啟思小學2年級的學生,他們愛吃早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