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年前,一位十七歲香港少年隻身飄洋過海,當時他的英語能力有限、人地生疏,套用他自己的話,初到澳洲的境況實在「好淒涼」;但一切現時看來已成歷史,這男孩沒有辜負自己的名字「震西」,成了澳洲墨爾本市政府首位華人市長。
蘇震西市長昨抵港訪問,以流利廣東話訴說着當年的墨爾本巿:「出街一個人都唔見,愈行愈驚!」因嘗過孤零零滋味,他於墨爾本讀畢預科進入墨爾本大學後,便組織香港學生同學會,協助華裔新生適應環境,後來參與更多社會事務,包括抗議當年「白澳政策」,不滿首批移民去澳洲的英國白人,排斥後來抵澳的其他族裔人士。
在彼邦結婚生子的蘇市長畢業後在Fitzroy中學執教鞭。七六年轉為開設餐館,一直活躍於華人社區,爭取老人福利及貧童教育等,九一年正式踏入政壇,成為墨爾本市中心市議員,連任三屆後,去年成為市政府首位民選、兼首位華人市長。
澳洲曾被稱為「新金山」,華人當年為生活飄流彼邦開礦,政府後來為紀念華人貢獻,興建華人博物館,動土時發現博物館館址地底,有一條當年華人開礦後遺下的地下隧道,蘇震西說:「當年華人比較矮細,所以條隧道特別細!」
華人由當年潛伏隧道開礦,至今天熬出頭來。中文更成為當地社會普遍接受的第二語言,學生由小學起已可修讀中文,甚至「好多白人都學」,令當年有份組織義學,教授華人子弟中文的蘇震西也不禁沾沾自喜。不過,他亦着力提倡種族融和:「最緊要唔同族裔一齊合作,因為澳洲係由不同國家移民組成嘅!」
蘇震西昨起展開一連九日的亞洲地區訪問行程,隨後會到訪天津、上海、北京、大阪及漢城,為墨爾本在亞洲地區尋求商業等各方面的合作機會。
他寄語受經濟困擾的港人勿妄自菲薄。「香港係一個奇迹!香港人嘅精神係靈活、拼搏,呢啲係與生俱來嘅gene(基因),喺每個港人體內,我都有,所以今日做咗市長啦!」說時流露着香港人的豪邁本色。
記者:翁煜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