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方法演技」(MethodActing)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寫了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但我以為除了演員需要修養,作為觀眾的也好需要修養。
我不明白為甚麼有些觀眾花錢買票入場不是為欣賞電影,而是為了聊天或通電話。
最近三次到戲院看電影,坐在我後面的觀眾都是「多言型」,有喜歡解畫的,有喜歡不關上電話的,也有喁喁細語的情侶;要談話為甚麼不去咖啡室,而要在戲院裏絮絮不休的影響其他觀眾。
相信大家也看過UA院線在播放正畫前的一套卡通,此短片的用意是請觀眾守規矩,不要抽煙、也不要開手機。
一次,當坐我後面的一個女人問她身旁的男人,那卡通是甚麼意思,為甚麼會有電話鈴聲、為甚麼卡通人物要淋熄正燒着的香煙,我就心知不妙。
那對男女不停談天說地,正畫開始播放了,還在討論西藏的氣壓、各人公司的退休金制度,根本不是來看電影的,而是來談心。
我忍了十分鐘,回頭睨也睨過兩次,最後才開口對他們說:「你們是剛拍拖的嗎?幹嘛這麼多話說。」
你是觀眾;我也是觀眾,大家也同樣花錢買飛入場,可否尊重一下電影創作者和其他的觀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