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埃及,不可單靠金字塔和木乃伊的片面之詞,其飲食文化悠悠幾千年,埃及在尼羅河的關照下每年也生產大量的穀麥、豆類、蜜棗、無花果和葡萄等;啤酒?老早識釀製啦,當水飲㖭;麵包?新皇朝時期閒閒哋有50多款;香料烤肉?大節祭神嘛。其實埃及濃厚的宗教氣氛,有助推進民族飲食文化,今日就讓三代同廚的埃及廚師HosniEmam,給你講解當地三大節慶與菜式的美味關係。
記者:楊一凡
攝影:陳穎
HosniEmam世襲廚藝基因
埃及廚師HosniEmam三代做廚房,祖父是埃及最後一個皇帝FaroukI的御廚;父親和叔叔接棒,再任國家級廚師,主力給外國政要及總統辦伙食,當年克林頓也是座上客;乖孫HosniEmam得祖父和父親傳授廚藝,並先後在埃及的酒店任廚師,其中SiagePyramids和Sonesta更是當地的五星級大酒店。
日光日白不吃喝
埃及自家的日曆(相等於中國的農曆)也是一年12個月,每月約29至30日,全年跟西曆相差約15天,齋戒月定在Ramadan即第九個月,而2002年的Ramadan是西曆的10月。守齋是為了心靈、精神和肉體的潔淨,人們從日出至日落都要禁食和禁色,等太陽落山後才吃第一餐,腸胃餓咗大半日不宜大魚大肉,晚餐會以清淡為主,菜湯配麵包就最適合不過。
試味報告:湯料有甘笋、青瓜、洋葱、薯仔和米粒大小的意粉,味道似不辣的印度咖喱。
鹹魚甜品起勢食
靜心齋戒一個月後,緊接的十月Shawwal頭三天便是開齋節,大家會預備大量曲奇、糖果和甜點,送贈親友及鄰居,細路有利是𢭃,似足中國農曆新年。開齋時要投入超甜境界,首選甜品拼盤,薄荷、玫瑰及呍呢拿糖霜啫喱糖、蜜餞鮮棗、蜜糖酥炸麵糰、椰絲餅及果仁千層酥,伴鮮榨果汁,停不了的甜。
試味報告:蜜糖酥炸麵糰似無芝麻的煎堆、糖霜啫喱煙韌不屈,果仁千層酥幾似纖巧裝的五仁酥。
食足成個月齋,係時候鹹番夠本,一開波要食鹹魚乾伴大葱,要鹹到勁飲水才算正斗。我們忙到無時間禁食,還是以醃鮮鱲魚作替身吧,鱲魚用肉桂、豆蔻、大葱、雜菜和調味醃過,跟手用葡萄葉包好,烤熟,一開二,伴酸微微的埃及飯同吃。
試味報告:鱲魚果然味重,伴埃及飯同吃可中和濃味,大家入鄉隨俗,把葡萄葉當魚皮一樣,連魚帶葉,食落肚,葡萄葉帶酸,少食多滋味。
大量烤肉通街派
宰牧節在第十一個月Dhul-Qidah的頭三天,是為了感謝上天保佑百姓安居樂業,慶祝豐收,節日活動是煮勁多肉類菜式,分量是平日的幾倍,賣相大件夠派頭,煮咁多是為了應節,傳統規定留些少畀自己,其他送晒畀人,以示樂於助人及年年有餘。鵪鶉的醃料是洋葱汁及磨成粉末的提子核,只此一家!
試味報告:鵪鶉身為野味,運動量大,肉質當然比較結實,皮薄低脂,烤焗起來十分惹味。
在宰牧節期間,男人負責宰殺家禽和野味,女人全職烹調料理,男宰女煮,不准撈亂。
雜扒包括雞、牛和羊,羊扒及牛肉用番茄汁、洋葱汁、蒜茸及胡椒醃兩小時。另有牛肉腸,把牛肉攪碎,加香料,唧成拇指大小的條狀。雞肉的肉質跟牛羊不同,要用乳酪及芥醬去醃,以保持肉質嫩滑。果仁飯撈了肉桂和杏仁碎,口感豐富。
試味報告:雜扒烤得較焦黑,牛肉腸味道似港式牛丸,烤過的雞肉並不會太乾身,外皮香脆,果仁飯最精采,吸收了肉塊的炭燒香味,𡁻時又有杏仁碎和豆粒和應,較蛋炒飯更香口。
過時過節咁開心,竟然不准飲酒?節日和宗教唇齒相依,所以埃及人過以上的大節時,絕對滴酒不沾唇,百姓們要解口渴只好斟茶遞水喇。
晒乾的扶桑花是瘀黑色,看似嬌豔不再,但只要滾水一沖,本來的胭脂色瞬即溶入水中,花香味不算濃,茶色通透,加糖飲,味似酸梅湯,埃及人相信它有鎮定神經的作用。
席間飲大咗可飲薄荷茶解酒,過節無酒飲,薄荷茶照飲可也,因為已成習慣,用紅茶沖泡新鮮薄荷葉,加些少白糖,呷一口透心涼。
咖啡加有肉桂、豆蔻、小豆蔻和丁香等香料,充滿中東風味,把香料磨碎,混在咖啡豆裏,不用虹吸或過濾法沖泡,加水和糖煲滾,然後連渣一拼注入小杯中,記住:飲到底時要細細啖,不然會「濁親」。
埃及人日常用阿拉伯語,alcohol、coffee,cotton、magazine、sofa……係咪熟口熟面?它們都是從阿拉伯語借來的字彙,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今日就多學幾隻字,點菜時就大派用場。
~Labna~
是新鮮乳酪,埃及人喜愛加蒜茸和欖橄油伴麵包吃,Labna也可作醃料。
~Mezze~
指小食及冷熱頭盤,豆茸醬、沙律、雜菜湯、扁豆湯及提子葉包飯也屬Mezze。
~Ruzz~
指米飯,埃及人愛加小量肉末、切碎的果仁、洋葱和雜菜去煲飯食。
~Tagen~
是瓷器小鍋,廚師把煮熟的材料和湯汁放進鍋裏,用慢火煮,濃縮湯汁,材料變得入味和味重。
店名:Habibi
電話:25449298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112至114號
座位:70個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六上午11時至午夜12時;星期日晚上6時至午夜12時。
付款方法:現金及信用卡(A.E.,Diners,Master,Visa)
埃及位於非洲北部,當地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尼羅河是文化發源地,可是其洪水氾濫影響農作,這令他們很早便學懂重修水利、丈量土地及發展政治組織。古埃及人根據自訂的月曆計算節令、耕作及收成的日子。觀光名勝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及神廟等,也見證了古埃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