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智慧:另類投資談集郵

投資智慧:另類投資談集郵

筆者最近一次與小學同學聚會,碰見一位多年沒見面的好朋友,大家閒話家常,談天說地,十分投契。他在某大證券公司任分析員,時常會接觸上市公司的負責人,以及到中國各地作實地考察。席間少不了談論股票投資,因為筆者亦屬同道中人,但可能因為日日都接觸股市,大家都有點兒悶,所以把話題轉移到另類投資(AlternativeInvestments)之上。
還記起在小學時,學校的集郵風氣十分熾熱,除了小學生喜歡集郵之外,也有不少成人喜歡集郵,那個年代亦正是集郵的黃金年代。在那個年代,筆者與那位小學同學最喜愛到旺角的集郵公司瀏覽,看看有甚麼新的郵品,當年最盛行的是中國郵品,相反香港及澳門的郵品並不受到學生的歡迎,因為售價比較貴。
那個年代,中國當地郵費只是8分,以當時100港元兌30多元人民幣計算,一張郵票只是港幣兩角多些。以前在香港銷售、代理中國郵票應該是商務印書館,那個年代8分國內新票在郵票社內賣價約為4角港幣左右。
那時候集郵人士分為兩派,一派為搜集舊郵票,亦即曾經使用的郵票,因為所費無幾,另外一派則搜集新票,因為升值能力較高。郵票是日常使用的物品,為寄信人提供郵遞服務,在使用完畢之後,郵票便沒有實用價值,只剩欣賞的剩餘價值。如果以舊郵票計,以前的人是講實用性的,甚少人會買新票來儲存,因此出現的情況是新票供應少,舊票供應較多,所以新票的價錢會較舊票貴,這就是物以罕為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