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息口低企,保本及保證基金頓成為市場焦點,但今年經濟可望復甦,故投資者的視線不妨闊一點,「多瞄一眼」保本以外的基金。當中值得留意的,必然是股票基金,但由於種類繁多,哪一類值得吸納實在令人費神。基金界人士認為,個別行業及地區的基金可以看高一線,投資者不妨以作參考。
亨達投資研究聯席董事黃敏碩指出:「由於過去環球股市下跌,令到地區基金備受冷落。不過,隨地區復甦概念抬頭,單一地區或市場的基金多了吸引力。相對來說,南韓、台灣及近期泰國都有較積極及務實的消息公布,故投資者可多加留意。」
他表示:「選擇這類基金,須看當地的基本因素及對外資的吸引力。例如台灣基金,多持有一些電子及科技股份,若在牛市中這類股價向上,基金較易跑贏大市。」
他續說:「至於韓國,其基本因素如企業重組債務和金融市場改革等,相比台灣做得更好;而且,韓國基金不會過分偏重電子股,風險較分散。」
至於中國及香港地區基金,雖然黃敏碩亦持樂觀態度,但與全球市場比較,相信未必有突出表現,只可作次選。當然,扮演龍頭角色的美國市場絕對不容忽視,該地區的基金多持優質藍籌,若然經濟復甦,吸納這類基金便能受惠。
柏斯理財董事莊漢輝則看好持中型企業股份的歐美基金。「雖然市場已共識下半年美國經濟將復甦,傳統上應買藍籌,但曾有大型企業出現帳目問題;相反,部分中型企業的資產被低估,因此值得看好。」
然而,並非人人也看好後市,部分投資者仍怕大市牛皮上落。莊漢輝建議持這看法的投資者,選擇穩健型的高息債券基金,即使達不到資本增值,也可「食高息」。
行業基金方面,去年健康護理基金表現出眾,但黃敏碩認為,今年這類基金的增值能力將降低。「其實,地產類基金或物流概念基金也可看好,升幅會甚穩定,但選擇不多。大路選擇方面,今年環球科技基金有機會跑贏大市,尤其是持有一線股份的美國科技基金。」
同樣地,莊漢輝亦看好科技基金,當中以持有半導體、資料保安及電子等股份的基金最具潛力。
聰明的投資者都知道,即使看好某類基金的未來表現,亦不應該「孤注一擲」,應把資金分散投資。黃敏碩建議,進取型的投資者,不妨把2成資金,投資在環球或主題基金中,例如科技基金;其餘10%及15%資金,可分別投放於南韓基金以及大中華基金(見附表)。
記者:袁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