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區七月便落實部長制,雖說特首董建華最終會委任甚麼人出任部長至今仍是謎,但三司包括政務司司長曾蔭權、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均會成為部長看來大局已定。
港府三司中,律政司司長一度出現過變數,由於梁愛詩的合約至六月便屆滿,早在去年一度傳出資深大律師廖長城是接任律政司司長的大熱人選,但及至今年初,接任的人選已再沒有新消息,律政司內部已有傳聞,由於只有梁愛詩獲得中央和董建華的信任,梁愛詩留任的機會極大。
今年二月,梁愛詩高調地向法律界、政界人士表明無意留任,並希望董建華的治港班底會有新形象。同月她到北京述職,獲得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及副總理錢其琛的高度讚揚,回港後便沒有高調發放拒絕留任的言論。
港府官員及法律界人士分析,律政司一職極之敏感;而梁愛詩與中央的人脈關係極為熟絡,取信於中央信任程度比董建華還要強。加上董建華望連任後大展拳腳,故最後都會游說梁愛詩以大局為重,至少延任兩年,以便完成《基本法》第廿三條的立法。
曾蔭權與梁錦松,一直被喻為與董建華組成三頭馬車,但政界均認為梁錦松的風頭蓋過曾蔭權,其「出位」言論及處事作風,是日後部長的典範。梁錦松去年五月以合約制加入政府,不足一年,他的民望已直迫曾蔭權,此有賴於他一直維持高曝光率;上月發表首份財政預算案,又打破舊傳統。
相比下,源於政務官系統的曾蔭權,雖說言論已較其他高官有「色彩」,但言行始終要緊守十八萬公務員之首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