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南韓的電視劇及電影近年大舉入侵香港,該國影星紛紛成為本港年輕人追捧的新一代偶像,隨着這股「大韓風暴」,令報讀韓文的人數較數年前增加三成,而惠顧本地售賣南韓時裝、精品及食品的客量也大幅增加。有學者認為,日本流行文化影響本港已多年,難免出現「悶局」,大韓文化令「貪新鮮」的港人趨之若鶩,相信這股現象會持續一年。 記者:簡慧茵、陳倩雯
韓國駐港總領事館領事(新聞及文化事務)李炎接受訪問時表示,南韓、香港及中國內地同屬東南亞地區,在歷史及文化上均有相似地方,而本港及南韓兩地不少文化團體經常交流演出,加上由去年底開始,南韓潮流文化風靡中國內地、台灣及香港,遂令這股「韓風」愈吹愈勁,並不出奇。
學習韓文方面,世界語言商科書院總監鍾華柱表示,去年到該書院報讀韓文的人士較前年的二、三十人增加三成,報讀者均是十八至三十五歲的年輕人。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發言人稱,今年春季課程中,共有四十五人報讀韓文課程,較以往的十多人為多,而報讀日文的人數則有滑落趨勢,由數年前的三至四班變成現時的一至兩班。
此外,位於尖沙嘴的新世界食品韓國超級市場負責人金世峻相信是受到一年前電視台播放韓劇《藍色生死戀》的影響,令惠顧該店的本地顧客大幅上升三倍,最受港人歡迎的食品包括泡菜、柚子茶、即食麵、人參雞湯料等,價錢由數元至百多元不等,而一些美容產品及雜誌也甚受歡迎。
售賣韓國時裝的d'base負責人李小姐說,近年多了五成人到該店購買韓國時裝,她相信與其「料靚價錢平」有關;而莉琪精品店店主劉小姐稱,除了南韓的「賤兔」(Mashi Maro)精品外,「中國娃娃」及「Sheepo羊」的產品也甚受年輕人喜愛,而南韓貨品價格普遍較日本貨品便宜一成。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何國良認為,「香港人鍾意貪新鮮,貪過癮,自然會鍾意呢種新興文化!」他又解釋,日本的流行文化影響本港已有一段時間,其表現模式趨向僵化,而一些新興南韓電視劇及電影的題材較為特別,如《八月照相館》及《我的野蠻女友》等,前者有深度但易明,後者則是題材罕有,自然為港人帶來一股新鮮感。他估計這股韓風在港可持續一年,但卻相信日本流行文化在港發展已久,不會完全被大韓文化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