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登場:<br>台式地道小食平價登陸銅鑼灣

新登場:
台式地道小食平價登陸銅鑼灣

一杯珍珠奶茶,令香港人開始愛上各式各樣的台灣街邊小食。厚多士、肉臊飯、甜不辣這些熟口熟面的小食,從今日開始已被Out出局,皆因另一批甚少甚少或仍未在香港亮過相的新食力,已在數日前以地道又抵食的姿態登陸銅鑼灣,讓你疏爽地感受當地的平民飲食文化。

記者:黃婉冰攝影:楊錦文

彰化肉圓$12
最地道又最常見的街邊小食,薄薄的外層是用番薯粉搓成,內裏包着炒香的瘦肉、冬菇和乾葱,一經炸熟,外層變得香脆,蘸味似蠔油的台灣油膏和自己調校的甜醬,是彰化人最傳統的食法,而南部如高雄的人則喜歡以蒸代炸,食法較清。

試味報告:外皮夠薄,薄得來煙韌帶有少少脆口,餡料的瘦肉大大粒,有咬口,味道有少少似鹹水角,鹹得惹味。甜醬微辣中帶甜,有少少似話梅味,油膏鹹度適中,食到有少許蒜茸味。

筒仔米糕$15
筒仔米糕所用的台灣糯米比香港的黏,所以做出來的米糕每粒都貼貼服服,不會鬆散。將豉油、五花腩、糯米齊齊放入竹筒內蒸,務求令肉味與豉油味滲透每粒糯米,蘸台式甜醬食,鹹鹹甜甜,味道獨特。

試味報告:糯米色澤深沉,煙韌得難捨難離,佐以豬肉鬆、甜醬,鹹鹹甜甜,令整個無餡的米糕食起來都不覺單調。

當歸鴨$22/位(上)
涼瓜排骨湯$20/位(下)
湯底是用鴨骨熬成,加入適量當歸、去皮鴨件原盅燉上四個小時,燉出來的湯清香,不肥不膩。涼瓜排骨湯的涼瓜,是苦澀味極輕的台灣白涼瓜,同樣先以雞、排骨熬湯底,再放入一字排骨、白涼瓜及鹹冬瓜燉,用醃過的冬瓜主要是取其鹹味,可以令湯水味道清而不寡。

試味報告:清甜,兩款燉湯都有着不同的清甜味,當歸湯清得來有當歸味,但無甘苦味,不喜歡當歸的人都能接受。涼瓜排骨湯甜中帶涼瓜香,再嗒真些少,味道更出,涼瓜肉亦未覺苦澀。

鹽酥雞$38
論傳統街邊小吃,點可以無鹽酥雞的份兒?陳師傅表示鹽酥雞最大的特色在於醃料,當地人叫這種醃料做胡椒鹽,是用上多種調味料加藥材溝成,另加入高粱酒,將去骨雞髀肉醃上足足兩日時間,炸出來的雞肉就會清香又入味。

試味報告:這裏的鹽酥雞無骨啖啖肉,外表炸得夠脆,外脆內嫩,雞肉有好香胡椒鹽味,佐酒最佳。

(午餐)肉醬茄子撈麵
$38(5時半前供應)
這款肉醬茄子撈麵午餐,包一杯台式特飲或一款燉湯。麵條是台灣的雞蛋麵,沿用傳統配方在香港自製,麵身較滑但無味,配豉油、乾葱炒過的茄子,汁味香濃。茄子與麵分開上,由人客自己撈,分量多或少自己操控。

試味報告:茄子少少辣,汁味香濃,撈麵食確惹味,麵條腍滑但無味,一定要撈汁食,否則會很寡。

酥炸福州魚丸$32
據說魚丸最初是由福州人開始賣,後來人們移居台灣後,才在台灣出現。魚丸用鮮味較重的鯊魚肉自己打製,魚丸內是豬肉餡,配合香港人口味,改一改良,由放湯變成酥炸,賣相確有幾分似街邊炸魚蛋。

試味報告:魚丸鮮甜清淡,無腥味,入口煙韌富口感,與潮州魚蛋的爽口剛好相反,魚丸包着豬肉餡,雙重味道、雙重口感。

店名:小圓山
電話:28383232
地址:銅鑼灣謝斐道477號
座位:180個
營業時間:上午11時半至凌晨4時半
付款方法:現金及信用卡(Visa,Master,AE,Di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