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點:民企仍有寶藏待掘

市場熱點:民企仍有寶藏待掘

早陣子民營企業受到投資者追捧,民企股價亦節節攀升,被譽為繼國企紅籌股之後另外一個市場焦點。但當格林柯爾(8056)及歐亞農業(932)事件發生後,民企升勢中止,很多民企股價大幅回落,當初被分析員捧上天的公司,一下子被貶回凡間,現在投資者對民企存不少戒心。
這次民企事件的焦點,是瑞銀華寶執行董事兼中國研究部主管張化橋。身為分析員的他,時常會接見上市公司負責人,看看這些民企是怎樣賺錢,然後綜合公司的財務報表,整理出民企的實際狀況,讓投資者去了解。格林柯爾及歐亞農業事件亦因他而引發的。
雖然說民企有很多陷阱,投資這些公司風險會高得很,但背後確實存在很高的回報。如果公司的帳目沒有問題,不排除有些民企的盈利增長每年可以達到以倍數計,這些企業的盈利增幅,令到世界很多上市公司羨慕。
如果想知多些民企的表現,瑞銀華寶有一個中國民營企業指數,可用來量度民營企業的股價表現。看看指數的升跌,便能得知民企大致股價表現是好是壞。
踏入4月份,香港便會進入了第2季,習慣上在第1季公布業績的藍籌公司,大部分已經公布了,它們表現參差,普遍來說,銀行類業績都尚算可以,但是地產類股份去年業績表現差強人意,如果不談藍籌股,一些二三線公司的業績更有大幅倒退。

公司不務正業要小心
其中有一些公司業績倒退,是由公司投資虧損所引起,這令人憂慮到股東的權益及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操守問題。例如有些公司是從事地產發展,但因地產市道近年疲弱,從事地產發展實業的回報不高,於是有些公司索性暫時停止地產投資。
從事地產投資需要大量資本,公司有現金盈餘絕不稀奇,但問題是這些資金怎樣處理?這些盈餘是屬於股東的,如果沒有合適用途,理論上應該歸還予股東,例如以特別股息派發給現有股東,但因公司由家族所控制,而董事局內的董事,不想把資金歸還股東,希望自己能夠控制現金的運用權,因此便把資金作出投資,例如買債券、股票甚至衍生工具,以前有不少公司因這樣做而導致公司要為投資失誤而撇帳。要知道投資者之所以買地產股是因為公司是做地產,購買工業股是因為公司從事工業,而並不是希望買一隻從事金融投資的股份,所以遇到這些「不務正業」的公司便要小心,以免有損失。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