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本港每年共有四萬多宗掘路工程,對市民造成滋擾,路政署計劃耗資一百六十八萬元聘請顧問,研究在本港興建大規模地下管道系統,集中擺放水管及電纜等公共設施的可行性,其中在啟德機場舊址興建的東南九龍新發展區將是首個試點。 記者:麥志榮
路政署研究拓展部總工程師廖皓愷表示,本港目前有十二家機構有在路面下埋有公用設施,當中包括水管、污水渠、煤氣管、電纜及電話線等,公用設施共用地下管道系統在倫敦、巴黎、莫斯科、上海及日本橫濱新發展區等城市都有採用,最大的管道比地鐵隧道更大,容許工程人員進入工作,其好處是安裝及維修地下公用設施時毋須掘路,減少對交通的影響,公用事業機構的長遠成本亦可降低。
廖皓愷表示,由於東南九龍是新發展區,挖掘地下管道系統較容易,加上計劃中,區內會安裝可提供中央冷氣的區域冷卻系統管道,所以顧問研究將會在今年底為東南九龍制訂一個公用設施地下管道系統的設計大綱,交由拓展署進一步研究,而現有的舊區,亦會研究興建小型管道容納電纜及電話線的可行性。
至於共用管道的成本,他指出,其中一個可研究的方式是由政府出資興建,交由私人公司管理,各公用事業機構需繳交租金,當局會考慮會否增加公用事業的加價壓力,顧問亦會評估管道的安全及保安問題,例如電纜及煤氣管的危險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