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復活節,港人大舉外遊,加上隨後的清明節,當局估計有四百多萬人離港,數字驚人,即全港超過半數市民回鄉或遊埠。如果預計準確的話,香港又要擺空城計了。
上個聖誕期留港消費者較多,賀歲期香港也不算很空,原來留到復活和清明才出動。其實失業率上升了,幸而九一一陰雲消散,下半年或可經濟好轉。就算經濟好轉,結構性失業問題亦難以解決,不過香港總算還有積蓄,而且港元高企,外遊消費往往便宜過留港,因此本港每到節日便空掉很多人,亦已成為結構性現象,得益最大當然是大陸。
這種空城現象,對香港娛樂市場肯定影響很大,但市民就多了消遣選擇,不再焗在一城。可以經常外遊,也是港人的福氣。
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基督受難後復活,但可能西方在耶穌之前,已有春天掃墓拜祭的習俗,像中國清明節。正如中國南方和東南亞,自古便有夏天扒龍舟傳統,然後附會為紀念屈原。實際上並非屈原死後才有龍舟及糭子,本來已經有了。
無論如何,香港中西節日兼備,都有假放,可以東奔西跑玩樂散心,又可留在家中修心養性,全世界不是很多地方有這樣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