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本港出售的食品含有禁用代糖事件後,揭露食物環境衞生署無法掌握入口食品資料,出事後難以及時追查市面有問題食品,有學者建議設立入口食品電腦登記制度,防止有問題食品流入本港;而醫管局發現一種給肝病病人服食的營養粉附帶的調味粉含有禁用的甜菊糖甙,已通知醫院及病人停用。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接獲供應商通知,一種供肝病病人食用的營養粉「肝美靈」(AminolebanEN)所附送的調味粉(AminolebanENFlavour)含甜菊糖甙,已知會各醫院停用及通知有關病人;衞生署發言人強調,現時西藥也不可含禁用代糖,但中成藥未受有關醫藥法例管制,如有產品含有禁用代糖,衞生署會與食環署合作處理。
中文大學食品及營養學系系主任曾守焯建議,食環署應建立一個電腦系統,要求入口商入口食品時,要先登記食品資料,包括食品的成分、製造批號等。當入口商登記食品的資料時,食環署可了解該些食品是否符合本港法例,即使該署無法預先檢視登記的食品資料,亦可以在發現問題後,透過系統追查有關食品的資料,方便回收行動。
他又稱,入口商須預先登記的資料只涉及食品成分,毋須提交配方的含量,避免有食品製造商以食品配方屬商業秘密拒絕填報資料。
據新加坡環境部的二○○○年年報指出,新加坡政府同樣設有專責部門處理食物監察工作,該食物控制處設立一個名為「TradeNet」的電腦系統,登記入口食品的資料。本港食環署現時並無同類系統,現時只有高風險食品包括奶類、冰凍甜點、肉類、家禽及野味在入口時須事先獲批准,而食環署的電腦系統也只記錄食品進口商、批發商及零售商的資料,沒有記錄食品成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