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做調查;聽說,有調查發現,三成以上的小朋友,萌過輕生之念,覺得前路茫茫,世界好黑暗,好黑暗。有了結果,就得追索原因;為甚麼身無負資產、不必為稻粱謀的小朋友,都活得這樣不耐煩?
這個社會,是否缺乏了所謂的「多元價值」?是否本來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已失去了尊敬?是否因為對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失去支持和尊敬,如今,大家都要自食惡果?
一個有天份的小女孩愛唱歌,她看到那些大姐姐以荒腔走板為時尚,她想嘔,她告訴老母:「我要學CharlotteChurch,人家十三歲,就有一支管弦樂隊侍候她,站在台上,像天使。」但天使在國外,我們的小女孩學唱女高音,沒前途。這是財閥把五音不全歪嘴人當貨賣的地方;「歌星」,只有一種,你不要做?廚房有袋炭,離島度假屋有個爐。
「爸爸,我要多識字,長大了當作家!」小男孩有理想,誇啦啦。「做作家,要識字的嗎?著名專欄作家告訴你,寫別字,是作家的專利;他不識字,大成功;多識字那個,吃西北風。我勸你早日去健身,他日守銀行,扮解放軍。」男孩不想趕絕摩囉差,打算苦學十年,再埋頭三年,寫一篇小說;他尊崇的,是傳統價值;他敬愛的,是曹雪芹。
然而,小男孩看到急就章的「七日鮮」,才是大眾鍾情的「名著」,他很迷惘,迷惘得想死。「為甚麼『精緻』和『嚴謹』,會變成『另類』?為甚麼『另類』最後讓大眾殺絕,就留下『一類』?一堆敗類!」當傳統和多元價值消失,當不同範疇的浮薄之徒當紅當道,自喜之餘,更把這唯一的「浮惡價值」渲染,我們還可以鼓勵小朋友為甚麼而奮鬥?惡果,只是頭盤,主菜陸續來,別客氣,大家起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