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雖然持續不濟,近年整體物價都已下調,但傳統喪禮所需費用仍然不菲,平均達二百三十萬日圓(約十三萬五千港元)──較美國及英國的喪禮消費貴三倍及十倍。眼見不少死者家屬都不能負擔,殯儀館及部分佛寺趁機推出消費較低的另類殯儀服務,配合市場需要。
最典型的日式悼念活動,包括守夜、喪禮及火化,在死者由火化至下葬期間的四十九日會舉行多個悼念儀式。喪家在每次儀式中需向親友提供食物及小禮物,如毛巾或綠茶等。
此外,死者家屬還須花費聘用法師主持喪禮,並給死者賜予「戒名」(「戒名」是日本風俗,由僧侶為死者選用,好讓人死後能登極樂)。單是一個「戒名」便花費至少二萬三千四百港元。
日本人非常重視慎終追遠觀念,喪禮完結並不等同連串追思禮儀的結束,悼念活動往往持續三十三年。
殯儀業界及佛寺都看準時機,紛紛推出較低消費的另類喪禮。殯儀服務公司Sekise兩年前已開始提供另類服務,將死者的骨灰撒在日本的象徵──富士山上。這項服務不過收費五萬日圓(約三千港元),親友毋須親身出席儀式,只消將骨灰寄給Sekise即可,待一切儀式辦妥,該公司會寄上證書。
Sekise行政總監石原正次說:「我相信愈來愈多人會選擇這種服務。」他指出,不少顧客都表示,支付了喪禮的龐大花費後,已沒有餘錢購買墓地。
Sekise的服務亦免除了死者後人他日要保養祖先墓地的負擔,對那些沒有子嗣的家庭尤其方便。石原解釋:「傳統上墓地雖是由家族中的長子繼承,實際上卻由長子的妻子負責。因此一對夫婦若只育有女兒,他們的女兒未來很可能要兼顧兩個墳墓。」
佛教明善寺的石田法師亦就市場的改變作出配合,佛寺提供的特別服務,包括收費八十五萬日圓(約五萬港元),承諾為死者家屬負責未來三十三年的拜祭活動,好讓死者早登極樂。跟其他寺院提供的類似服務不同,石田會鼓勵死者家屬讓死者跟寵物同葬。
另一殯儀服務機構Polytech則設立了一個網站,提供網上拜祭服務,省卻親友不少時間及金錢。
這些另類殯儀服務現時仍在起步階段,究竟最終會否令日式喪禮全面改觀?一名在日本經營殯儀業的美國人史蒂文森不表樂觀,他指日本人雖自稱是全球最不篤信宗教的民族,但喪禮十居其九都依足佛教傳統;加上那些痛失親人的家屬大都不會四出問價。
他說:「一如日本國內其他服務及產品,消費者都不會問(價格),只會接受。不過情況已開始轉變。」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