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日本何時才能「復活」?

國際視野:日本何時才能「復活」?

隨着復活節期近,意味日本年結快將結束,粉飾櫥窗過後,日本股滙走勢將出現甚麼變化,會否倒轉過來變成人家則復活,自己則被釘上「十字架」上?
日本股滙過去數周被人為地抬高,並不代表存在的一大堆問題已經解決。縱使有人開始對美國經濟復甦,必將有利於日本貨品出口,從而帶動日本經濟「復活」充滿憧憬而大做文章。然而日本面對的嚴重問題,除堆積如山的銀行呆壞帳外,還有龐大的公債和私人儲蓄。前者若真的要大動手術,將壞帳一筆勾銷,這個無底深潭,究竟要「揼」多少水才能填滿?何況債台高築又會否顯得有心無力?至於後者則在失業率高企,企業前景不明朗,部分更是搖搖欲墜的情況下,人們恐懼職位朝不保夕,惟有慳得便慳,又怎能期望他們掏腰包花費?消費市場又如何振作起來?通縮揮之不去實不難理解。

政府無法解決問題
日本政府對目前危如累卵的經濟狀況何嘗不理解?問題是執政者備受諸多掣肘,或內部政治角力,或「府」「行」之間矛盾或分歧嚴重所牽制,形成縱有鴻圖大計亦無法施展。
例如說若要刺激通脹,最快捷的方法可將日圓人為地把大幅貶值,但卻遭美國及亞洲鄰近國家所不允許或抨擊,遂只能將其困於某框框之內。若要解決財赤,大可私有化部分公營企業或開放市場吸引投資,但可能牽涉某些人利益問題而障礙重重。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就算耶穌復活,也難打救,奈何!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