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監會去年中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千名接受訪問的散戶當中,透過銀行及證券行買賣股票的散戶,分別佔總數的46%及41%;調查亦指出,交易經驗較豐富、收入或教育程度較高,以及交易次數較頻密的投資者,傾向透過經紀行進行交易。相反,經驗較淺、收入或教育較低者,則傾向經銀行買賣股票。
事實上,銀行和證券行各具賣點,一般而言,證券行少會採用佣金「分級制」,而部分網上經紀的收費,更低於0.25%,故單以收費比較,經紀行無疑較吸引。
此外,證券行多會安排經紀「跟客」,除替客戶落盤外,還會提供投資意見;相反,銀行少有安排固定經紀。然而,由於過往曾有多間證券行倒閉,而銀行則鮮有同類事件發生,因而令銀行給予散戶較穩健的印象。
再者,銀行分行網絡眾多,並提供各類存款服務,客戶在資金調動時相對較方便,所以亦有一定捧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