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遊記作家貝理森在英國住了十多年,回國之前特地重遊一次英倫三島,寫了一本告別遊記,表達他為何對這個地方有好感。
遊記其中一處描述他在格拉斯哥誤打誤撞,走進一家不見經傳的市立美術館,發現原來藏品十分豐富,而且有好些是不易一見的作品,感到意外之喜。正欣賞處,忽然注意到有年輕父親帶着幼子二人,衣着沉實,似乎是工人階級,但父子不但看畫看得津津有味,而且父親低聲給兒子講解,顯然對展品頗有認識。貝理森因此迷惑起來。他說,在美國,有這種知識趣味的,非中產階級高職人士不能得,但在英國,似乎草根階層已達到了;對此,他應該欣賞英國民族的文化水平高呢,還是遺憾這個國家,有這個文化水平的人也只能做手作謀生?
單是這一問,貝理森已超越了尋常作者。其實這就是新文化與舊文化的分別。新文化的知識是要來博取地位金錢的,舊文化的知識是生活享受的一部分。
舊中國沒有博物館美術館,於是窮得沒飯吃的石獃子拼死護着自己珍藏的幾把古扇。但廟會的看古玩的人,即使沒有工人階級的父子,也必然不少破落的書生。
我就想到知識型的社會的知識,究竟是新的還是舊的,知道答案,就知道特區政府心目中的是一個怎樣的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