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反映他看到公眾的關注、反映他意識到本身薪酬處於不合理的高水平,有需要調整。
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先生一直是個有爭議性的人物,也是一個不怕爭議的人物。他在九八年金融風暴中的表現包括悍然以千億元儲備干預股市,恐怕在未來一段長時間仍會引發激烈的辯論。
除了他的表現外,他的超高薪酬──超過九百五十萬的年薪同樣惹人爭議,因為這個薪酬水平不僅遠高於特首、遠高於主要官員及其他公營機構高層,更遠高於其他國家及地區的中央銀行總裁。現在任先生自願減薪一成以上,至少反映他看到公眾的關注、反映他意識到本身薪酬處於不合理的高水平,有需要調整。我們認為任先生今次的決定是明智的。
正如我們一再指出,一些仿照商業原則運作的公營機構常常有「公仔我贏字你輸」的問題存在;那就是說當私人經濟蓬勃時,他們的高層人員薪酬便隨着私人機構高層人員薪酬飆升而上升;可當經濟低迷、私營機構瘦身裁員時,這些公營機構卻又抬出公營機構的招牌來,不肯跟隨私人機構調低薪酬,結果這些機構的高層人員薪酬便處於有升無降的狀態中。這不是典型的「公仔我贏字你輸」的不合理情況嗎?
現在任先生願意因應經濟狀況及金管局表現逆轉而減薪超過一成,至少扭轉了公營機構這種不良風氣,開啟了公營機構高層薪酬可升可降的先例,這當然是值得支持及讚賞的,我們希望其他按商業原則運作的公營機構也能跟隨這樣的做法,按經濟情況及機構表現調整高層人員的薪酬水平。
當然,即使在減薪以後,任先生的年薪仍高達八百萬元,比其他地方的中央銀行行長為高;但這樣的薪酬是否偏高則不容易確定,因為香港本身的薪酬水平特別是專業人士的薪酬比很多發達國家都要高,例如本地大學教授的工資就比英國大學的教授高幾倍,因此在比較薪酬時也要考慮本地薪酬水平的獨特情況。我們認為,任先生或公營機構其他高層人員的薪酬是否過高固然可以繼續評估及研究,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種制度、一種文化,令公營機構高層人員的薪酬跟商業機構一樣可以隨着經濟好壞及業績表現優劣而升降,這不僅有助提升機構效率,更有助於減少公營機構是獨立王國的批評。
(圖)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自願減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