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配合部長制下特區政府更有效作出策略性研究,特首董建華有計劃將中央政策組升格,成為董內閣的「大腦」,專研究跨部門的策略性研究,以落實他的競選承諾,「決策時更得到專家特別是學術界的參與」。 記者:王惠芳
據悉,港府計劃的部長制,有意將重要政策的法定及諮詢組織收歸由部長統籌,屆時教育統籌會、房屋委員會、交通諮詢委員會等將降格為純諮詢機構,將決策權集中於部長。但董建華有意透過另一形式顯示政府更重視學術界的意見,即將中央政策組升格,以便羅致社會精英出任政府的智囊。
消息人士指出,政策局現時各自為政,遇有新問題要研究,總要經歷各部門「推波」的過程,以人口政策為例,牽涉多個政策局包括保安局、民政事務局等;加上若在研究階段已交由某個政策局進行,難免影響了研究方向。當局有見及此,於是有意改變中央政策組的職能,日後遇有如人口政策跨部門的研究,先交由中央政策組研究,再交由相關政策局推行。
董建華另一競選承諾是改組行政會議,自由黨一直主張董建華與部分政黨組成執政聯盟,以解決行政立法關係。
早餐派召集人李家祥昨表示「暫時冇正式收到董建華的邀請(入行政會)」。他指出,執政聯盟要有一定的客觀條件,視乎政府給予甚麼資源、行政會的組合及政府的管治手法。
民建聯副主席葉國謙指出,集體負責制是一個死結,「就算民建聯有代表加入行政會,做決定時小數服從大數,局長永遠在行政會議是多數,那決定是否縛死了政黨的決定,那是行不通。」他又指出,除非行政會議的遊戲規則有變,在集體負責制上有空間,否則執政聯盟的成功機會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