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香港的物價平還是深圳的物價平?為了呼籲港人留港消費,本港政黨民建聯做了一項港深兩地物價比較,發覺在香港買電器,諸如電視機,以及名牌波鞋和服飾等均較深圳便宜。不過,經常到深圳消費的港人就指出,港客到深圳主要是吃喝、做按摩和美容,就算購物,也選擇買翻版貨,根本不會買電器和名牌。 北上雜誌組
本報記者昨日在羅湖商業城和火車站訪問了多位北上消費的港客。陪家人到深圳玩樂的三十多歲印刷工人陳先生說,他腳上所穿的名牌波鞋是在香港買的正版鞋,雖然貴一點,但他相信大部分港人不會到深圳買價錢也不便宜的冒牌波鞋,更不會有興趣到深圳買電視機,因此,他覺得民建聯的調查有點不切實際。
一位中年香港主婦說,以前到深圳會「大包細包」帶回香港,現在經濟差已鮮再這樣做。她現時到深圳主要是做按摩和美容,也會買少量翻版DVD回港。
另一位港客也指出,大多數港人到深圳是為了吃喝、做按摩和美容,購物已屬其次,就算要買,也索性買翻版貨,絕少會到大陸買名牌和電器產品,因為擔心會買了假貨。
科大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批評,民建聯的調查根本不切合港人北上消費模式。港人北上多會光顧髮廊、按摩店及酒樓食肆等等,但調查卻比較港深兩地的快餐店餐飲、零食、波鞋等價格,未能反映現實,純粹是政黨在玩弄數字,製造民意。
嶺南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何濼生也認為該調查沒有代表性。他強調,港人在內地消費活動多為訂做衣服、洗頭、大吃大喝,但該調查比較的項目,卻與港人在內地的真正消費行為距離甚遠。
他又指出,近年香港樓巿大跌,愈來愈多港人北上置業,港人在內地消費未必純粹貪平,隨時是因為有實際需要;加上香港物價已逐漸與內地的拉近,港人留港消費隨時較北上消費「着數」,所以為貪平而北上購物已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