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之後,原來還有「八五八」。
當大家以為裁員潮巳開始平伏,當財爺說失業率有見底跡象,電盈卻給大家一個「驚喜」:裁員八百五十八人!
當一間公司發覺開支過高,希望節省開支,削減薪金支出是簡便的做法,因為它所佔的開支比例很高,效果十分明顯。削減薪金支出,方法只有兩個:裁員和減薪。現代管理哲學比較傾向於裁員,因為將公司認為低效率的工人裁掉,對留下來工作的員工有正面作用,而對高效的員工也較公平。不過,這只是理論上的說法,眾所周知,裁員過程向來十分草率,無法有效分辨誰是低效率,最後淪為人事鬥爭的工具,炒了一些對公司有益的員工。
在經濟環境欠佳的情況下,較有「良心」的僱主,會選擇減薪,因為顧及被裁員工的出路,不想製造失業。當然,好些僱主是混水摸魚,借勢減薪,落井下石。
記得一位朋友在大學畢業論文時,選擇了「商業道德」為課題,當論文導師看到題目後,竊笑一下,問朋友:「是認真的嗎?」商業只講盈利,不會講甚麼道德或良心,做這些題目,不會有甚麼「效益」。果然,朋友發覺這方面的資料少得可憐,最後這篇論文真的沒甚「效益」,得不到好結果。
發財立品,是天方夜譚,因為發財的人會說:「我的財還發不夠,何來立品?」何時才發夠?「給我一萬年吧!」
(荒謬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