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忽然間於尾市轉高水,本來由底部反彈百多點是十分平常,未必有甚麼技術性意義,但我們習慣了不動如山及徐徐下跌的日子,有這種走勢,已叫人精神一振。筆者始終認為市底不太差,不過中資電訊股難寄厚望,加上又有盈富(2800)推售陰影,是沒有理由以期指作為博反彈的工具。
可惜近期挑股票的眼光不準,第一太平(142)以至華晨(1114)等都備受壓力,不過筆者不認為這些股份會從此一沉不起,有可能應至少等待反彈才決定是否止蝕。
近期市況雖靜,但當中亦有些變化,首先是民企股在業績期重新吸引資金流入,由於欠缺新資金,民企強勢似乎是令國企反覆偏軟的主因。筆者早前看好幾隻H股,在這種不利的資金流向下,仍是覺得沒有改變立場的必要,H股始終會有市場,沒有理由跟紅頂白,今年一月之時,便曾見過反方向的資金流向,就算民企可維持強勁,H股也甚有可能炒落後。
另一個現象是銀行股及地產股強弱勢逆轉,筆者早前推介東亞(023)之時已分析過理由,由於牽涉基本面的轉變,並非單純市場情緒因素,因此在這兩個主要行業股份之間的取捨,應該順勢而行。
東亞在大型銀行中仍是最值博,而對比大銀行,中小型銀行走勢更佳,永亨(302)永隆(096)等累積升幅甚大,因為除了經濟復甦可推動貸款增長改善息差,以及降低壞帳問題外,併購概念是額外的支持。
中小型銀行的併購概念並不新鮮,但不時也見功效,所以近日落後的港基(636)有投機價值,始終對比帳面值有折讓。去年業績不錯只是投資收益支撐,但息差及不良資產比率等都有改善,就算不炒併購,在銀行股可望水漲船高下,亦有水位去博至少一成的升幅。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