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省清關程序 深圳反應積極<br>港深研究封條識認系統

減省清關程序 深圳反應積極
港深研究封條識認系統

【本報訊】為進一步加強粵港物流發展,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趁訪粵行程,正式向深圳政府建議,雙方海關合作研究一套「封條識認系統」,以減省在皇崗和落馬洲的貨運清關程序。另外,曾蔭權又承認,珠三角地區的迅速發展對香港造成競爭,要以新思維面對,他並相信合作空間會更大。

港深應該分工
由曾蔭權率領的港府代表團昨展開第二日行程,並參觀了鹽田港、西部通道深圳段選址及深圳機場。曾蔭權承認,深圳港口發展迅速,因而提供更多的泊位和貨物處理量,對香港造成競爭。
今年深圳鹽田港的吞吐量為二百七十多萬個標準集裝箱,較去年上升約三成半,對於這會否影響香港中轉港的地位,曾蔭權在其後的港深記者會上表示,香港的貨櫃業和其他城市競爭,同樣可以合作。他強調,葵涌碼頭的吞吐量達一千八百標準集裝箱,與深圳相距六倍,而港深要做到分工,並將整體的貨源上升最為重要。
另外,港府消息人士透露,「封條識認系統」屬初步概念,主要是由雙方海關發出可識別的封條予物流貨運,中港司機因此不需在皇崗及落馬洲口岸進行清關手續,便可直達兩地的碼頭,因而可增加物流量及加快過關時間。據了解,深圳方面對此建議反應積極。
深港雙方表示,兩地機場有合作空間發展成「國際樞紐」。
深圳市市長于幼軍指出,兩地可從海、陸、空三方面發展交通結合,期望可以在半小時至四十分鐘內穿梭深港兩地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