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牛津大學(OxfordUniversity)一直聲稱收生是取決於學生本身質素,而不是他們的財富或背景。當地一名卧底記者卻揭發,只要肯捐巨款,牛津的一間學院就會特別安排學生入學。這宗賣學位醜聞震驚了牛津校方,表示要徹查以保清譽。
較早前,《星期日泰晤士報》收到一名商人線報,指牛津某學院可以透過捐款買學位。該報派記者假扮銀行家,試探牛津四間較為弱勢的學院,但皇后(Queen's)學院、聖彼得(StPeter's)學院和曼斯菲爾德學院(Mansfield),都斬釘截鐵地說沒有這安排。
可是,彭布羅克學院(PembrokeCollege)的發展總監希爾頓(Mary-JaneHilton),卻對此事大感興趣。該學院現正籌募一千二百萬英鎊(約一億三千二百萬港元)。
希爾頓上周四上午在休息室約見記者,記者聲稱想捐款三十萬英鎊(約三百三十萬港元),而他正讀預科的兒子希望入讀牛津,但高考成績沒有把握,問她這筆捐款是否有幫助。
希爾頓聞言,就叫曾負責收生工作六年的學生聯絡主任普拉特(JohnPlatt)到來一起商討,並要求記者將此事保密。普拉特聽了情況,待路過者走開後才說:「我們同情(閣下的情況),我們很樂意為了互利而做點工夫」。
「正常而言,課程收生是有限額的……但我們認為若為了學院好,我們也許可以超額收生。」普拉特說:「你總不能因為有人準備買位,而將另一個好的申請人拒諸門外。」
牛津的學院收生制度除了看考試成績,面試表現同樣重要,並由學院導師作出最後決定。普拉特向記者說這問題不大,因為「可以對學科導師施加影響力」,一些導師「會考慮大局和準備幫助我們這樣做」。
普拉特又指法律導師會幫到他們,但《星期日泰晤士報》指未有證據顯示有法律導師涉事。
希爾頓再三叮囑記者要絕對保密,又建議他透過成立信託基金捐款,以免外人輕易發覺。
記者當日下午再致電普拉特查詢細節,被問及該學院以前是否有過同類特殊安排,普拉特答道:「如果你肯絕對保密,那麼答案就是:過去曾發生過這種事。你滿意吧?」
普拉特又向記者保證,有關學院導師會被告知捐款之事,而這筆捐款將提高記者兒子獲取錄的機會,但先決條件是高考成績不能太平庸,最好有二A一B,但一A二B也機會甚高。去年申請入讀牛津大學失敗的六千名學生,很多都擁有三A的成績。
牛津大學收到這些秘密錄下的對話後,校長盧卡斯(ColinLucas)上周六表示,「牛津收生只能有一個準則,就是個人條件優越」,彭布羅克學院要立刻徹查事件,如發現屬實,「就要採取最堅決的措施去挽回該學院和牛津的名聲」。
彭布羅克學院院長亨德森(GilesHenderson)說,報道是「深深令人震驚和完全不能接受」的。
副院長梅休(KenMayhew)表示,收生完全是由導師負責,報道提及的兩名行政人員無權插手。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
戴卓爾夫人(英國前首相)
克林頓(美國前總統)
昂山蘇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霍金(著名物理學家)
彭定康(前港督)
陳坤耀(香港嶺南大學校長)
黃麗松(香港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