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自殺研究及預防中心資料顯示,本港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的自殺率,在全球多個地區中屬偏低,平均每十萬名青少年,約有十人自殺;不過年輕女子的自殺率,卻高於多個歐美及亞洲國家。本港中西區、觀塘、黃大仙及大埔的青少年自殺率,略高於其他各區水平。
港大社會科學院自殺研究及預防中心召集人葉兆輝昨在一個學童危機講座上表示,九四年本港十五至二十四歲男子的自殺率為九點五,即每十萬人中有九點五人自殺;同年齡組別女子自殺率為八點七,雖低於內地郊區及新加坡,但高於多個主要地區。青少年最多採用的自殺方式是跳樓,其次是服毒,當中包括因燒炭致一氧化碳中毒。
他援引九六及九七年的數據,指中西區、觀塘、黃大仙及大埔區的青少年自殺率,較全港平均數略為偏高。
中西區區議員陳捷貴認為,因該區多名校,家長及學校給青少年的壓力大;而觀塘區議員歐玉霞及黃大仙區議會主席林文輝則指出,區內多草根家庭,居住地方擠迫,加上父母與子女溝通不足,均導致青少年問題較嚴重。
一名中學女生在講座上公開投訴其母經常將她的表現與人比較,又「屈」她是同性戀和斥責她講電話,令她很不開心,在場的母親經講者勸導後,答應改善教導方式。
出席講座的教育署教育心理學家鄒楊金鳳指出,青少年在自殺前有迹可尋,例如有精神問題、向友人透露想自殺等,家長應盡量多與子女溝通,遇事應向駐校社工或專業人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