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董建華自動當選連任時如是說。
廿多萬清貧長者聽在耳裏,定會說是大話連篇,兩年前,老董在施政報告中承諾檢討老人福利,其後,更答應調整老人生果金額,由六百元增至一千元左右。然而,自此之後,卻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去年之施政報告,更是絕口不提此事,高官一直均以繼續檢討作為推搪。而今節流大旗一張,老人家焦急期待之「德政」,恐怕已成泡影。
人們若非善忘,當記得董建華上台不久,即已煞有介事,將改善老人福利列為三大施政重點之一,提出所謂「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之政策,更委任行政會議成員譚耀宗,出任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以示隆重。然而,成績實惠欠奉,被民間譏為雷聲大、雨點小,始有上述增加生果金之承諾。清貧長者一生勤勞,將青春奉獻社會,竟要晚景淒涼,徬惶度日,政府卻連區區小數亦斤斤計較,不惜出爾反爾,哄騙老人,漠視弱勢社區、貧窮人士,一目了然,「三老」政策,不過漂亮空話!
目前,年逾六十五之長者,為數已達七十五萬人之眾,貧窮老人則超過二十萬之數,其中有四萬多人仍然要打工搵食,十一萬清貧長者,仍要蝸居陋室,為安身之所苦惱,未能入住公屋。所謂「老有所養」、「老有所屬」,不知從何想起,至於「老有所為」,則更令人見之心酸,難道老人拾荒日益普遍,竟是有所作為?小圈選舉,商人治港,民間所急所想,又豈會是老董所急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