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鄉:從政者應跳出歷史規限

書鄉:從政者應跳出歷史規限

馬國明

香港的學生,一般對歷史沒多大興趣,認為只是一大堆要硬着頭皮,牢牢記下的史料。但歷史其實是一門十分敏感的學科,十九世紀時,很多歐洲國家都禁止學校教授歷史,恐怕一旦人民知道歷史真相會起來革命。港英統治的年代,中國歷史的課程止於辛亥革命、滿清覆亡,之後的事便好像沒有發生。
歷史如此敏感,除了因為對統治者來說有不可告人之事(如六四事件)的原因外,更因為統治者往往會訴諸歷史,以歷史之名來配合施政。

選擇性引用歷史
今年的財政預算便以《獅子山下》一曲勉勵市民,要像昔日一樣,安貧樂道,奮發向上,好景必會重來。正如本報的港聞版指出,昔日獅子山下安置區已全部遷拆,今日所見盡是高樓大廈。情形跟財政司司長出身的銀行界一樣,昔日那種鼓勵窮人一元開戶,積少成多的經營方針,已被今日向小存戶徵收費用的手法所取代。當年人們不怕捱窮,因為肯做便不愁無工做;今日卻是甚麼知識型社會,大企業年賺百億,照樣裁員。
很明顯,在財政預算裏,財政司司長只是選擇性地引用歷史,他完全迴避《獅子山下》面世以來香港社會貧富懸殊不斷擴大,財閥們漸漸壟斷各行業的問題。高唱《獅子山下》,市民的心情或許真的會好過一點,但真的會否極泰來嗎?只要市民保持信心,香港就真的不只重拾光輝,還比以前更進一步嗎?
WendyBrown是美國加州柏克萊的政治學教授,她在去年出版了《PoliticsOutofHistory》一書。所謂跳出歷史的政治是說西方思想界,自二十世紀的九十年代以來,已普遍否定了歷史進步論這種源於啟蒙思想的歷史觀。歷史進步論相信歷史會愈來愈進步,日子會愈來愈好。這種觀念雖源於西方,但中國的領導人從來不曾認為不合中國國情,更張開雙手擁抱之。好處是:人人相信明天會更好時,今日的問題便不會放在心上了。
財政司司長也是要市民不要把今日的問題放在心上,他高明之處是不只重複明天會更好,而是要市民高唱《獅子山下》來配合。歌曲當然可以重複唱,但重複歷史卻不會帶來好的後果,更可能產生悲劇或鬧劇。獅子山下的高樓大廈令多少人變成負資產?但回復昔日的安置區更不是辦法。

不公平依然存在
歷史不能後退,但亦不是不斷前進。與其推銷過時的歷史觀,從政者應跳出歷史,切實解決政治的問題,亦即是說,資源調配和支配着資源調配的機制問題。跳出歷史的另一種意思是說跳出歷史的規限,昔日捱窮根本由不公平造成,捱過了只能表示沒有因不公平而倒下,但不公依舊存在,這也是我們要跳出的歷史規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