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故我在 - 鍾偉民

我吃,故我在 - 鍾偉民

「紅鶴餐廳」總廚陳玉光師傅是路環人,我簡略說了童年老屋所在,陳師傅就知道:「那是電燈局大偈福伯家。」聽說,路環不足兩百個「原住民」,正不斷老死消失;細想,還真要比四川深山密林的大熊貓珍罕。沒想到我這一輩,還有個「鄉里」能在這麼一家大餐廳做這麼華麗的葡菜。「炸馬介休球做得真好。」香而不膩,那是小孩愛吃的東西,鄉愁的味道,過客,是嘗不出的。
晚上,到澳門板樟堂巷3號「九如坊」吃甜點;六個人,就吃一味「木糠布甸」;翌日,又去了一趟,還是為了吃這布甸,順道再來一頓土豪葡餐。這家店,大概也不僅賣葡菜;血鴨,做得還可以;一直覺得這道菜,拿鴨血鴨骨頭來烹鴨肉,殘酷不仁;不過,鴨子反正是死了,總比「大有為」政府把活人磨爛痛快。
九如坊在議事亭前地附近,晴朗清爽的夜晚,如果坐在露天雅座把酒談心,這心,一定也是葡萄酒色的,叫人醉死。歲月如流,忽然想起黑沙海灘前的海盜式葡國餐廳,陳設粗陋,但菜多肉厚盤子大,夏夜,華洋雜處,吃得熱火朝天,聽說,轉眼已成了名店。也想起路環郊野公園裏優雅的土豪葡國餐廳,過了路氹橋,車泊在樹影下,周圍一片荒涼;踏月進園,白孔雀睜着睡眼看人,曲徑盡頭,燈影朦昧,麻石牆,紅磚地,靜美的店,如遺世獨立。
怎麼鮮有人提起?怎麼就連自己都忘了店名?也許,心有所屬,情有所寄,食不知味;也許,當一切「升格」為旅遊指南裏的「必遊項目」,那味道,就變了;夜色裏,從「旅遊塔」鳥瞰那尊背海觀音,總覺得觀音守護的這座城愈來愈繁麗,也愈來愈陌生。說葡菜,竟說得遠了。
《話說葡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