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三位一體 - 李怡

李怡專欄:三位一體 - 李怡

布殊訪華之後,中美關係並無實質改善。美國發簽證給台灣國防部長湯曜明到美國參加半官方的軍事研討會,並與美國副國防部長沃爾福威茨單獨晤談近兩小時,最近美國又準備發簽證給李登輝。這兩件事,都使中國當局極不愉快。
除此之外,美國國務院發表全球人權報告,其中包括指摘中國的人權狀況,引起中國發表美國人權狀況報告以作報復。然而,對中美關係帶來最大陰影的,則是上周在美國媒體曝光的美國國防部最新的《核武態勢評估》。這份評估的正式名稱是《單一整合行動計劃》,是美國國防部在今年一月八日向國會提出的機密報告。報告中提到美國的核武應變方案,目標國家有七個,包括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拉克、伊朗、敍利亞、利比亞。報告表示,若發生伊拉克攻擊以色列、北韓入侵南韓或中國對台動武等情勢,美國在認為需要時都可能動用核武。
這份機密報告披露後,美國主要報章及電視台均有跟進,國際通訊社也紛紛報道,逼使美國國防部不得不發表聲明。聲明並無否定這份報告的內容,只表示這份報告並非核武行動指導綱領,而是「對美國及盟國可能遭到的未能預見的威脅,繼續訂定廣泛的應變計劃」,「為了符合二十一世紀的嚇阻需求,有必要結合攻擊與防禦、核武及非核武的力量」。
這份報告的主要戰略思想,是建立「新三位一體」的觀念,以代替過時的「冷戰三位一體」。
「冷戰三位一體」是指地面洲際彈道導彈、長程戰略轟炸機和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這三種武器都是攻擊性的,目的是發展分散而不會被敵人摧毀的武力,它的作用是寓進攻於防禦,敵人必須顧慮到,如對美國發動襲擊,一定會受到美國「第二打擊力」的毀滅性報復,由此而建立與蘇聯的戰略恐怖平衡。對美國來說,這是相對的和平與安全,並不是絕對的安全。
「新三位一體」是追求絕對的安全。冷戰時期的三位──三種主要武器,只是「新三位」中的其中「一位」,即是寓攻於守的安全。而這「一位」也並非全屬核力量,還有新型的非核打擊戰力,包括精準的遠距離投射能力。「新三位」還有其他二位,即是「積極防禦」和「國防基礎建設」。「積極防禦」就是發展反彈道導彈,以擊落任何來犯的導彈,求得絕對安全。「國防基礎建設」包括核武基建維修、銷毀不需要的武器、發展與採購新戰力。
「新三位一體」的戰略思想,是要隨時準備以先發制人的手段,用核或非核的武器打擊「假想敵」。因為「九一一」令美國認識到,威脅不再是冷戰時的「理性的敵人」,新的敵人往往是非理性的,不會因害怕報復而不攻擊美國。
七個國家被列為「優先目標」,中國也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