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批評楊永強並不公正

只批評楊永強並不公正

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陳和順

近日有關政府結構性赤字的問題,引發不少討論。頗為令人意外的,竟是同時連帶將醫管局的財政問題,重新帶回公共議程。記憶猶新,醫療融資問題在過去幾年曾引發不少討論。不過,不論是醫療保險,還是醫療儲蓄,都因為輿論認為沒有迫切性,而被擱置。現在,因為政府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六百多億元財政赤字,及醫管局今年首次出現赤字後,醫療開支的問題,又再次引起關注。
不過,醫學界的代表卻似乎成功地將醫管局的財政問題闡釋為公私營失衡的問題。他們認為,問題不但是醫管局入不敷支,出現了赤字,同時也是醫管局坐大,令私營醫院喪失生存空間,因為公共醫療服務收費由政府補貼,私營醫院根本難以競爭。部分執業醫生相當不滿,矛頭直指衞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有人在公開論壇直斥楊永強是二世祖,揮霍無度。又有人批評醫管局的赤字,是他留下的一個爛攤子。

失衡是整體問題
公私營失衡確是要面對的問題,部分執業醫生的不滿,也可以理解。不過,將矛頭直指楊永強一人,並不公正。首先,香港的醫療問題,不在於它的服務太差,而是它的服務太好了。這真是一個異數!年來政府服務被人批評的問題是缺乏效率,服務質素低。不過,現在的公營醫療服務,是大牌檔價錢,高級餐廳的服務。當然,服務的輪候時間過長,公營醫院醫生工作負荷過重,都值得批評。但是,說醫管局是一個爛攤子,是有誤導成分的。
其次,公私營失衡是政府整體的問題,不是楊永強一人的問題。當年楊永強作為醫管局行政總裁,透過適當的管理,令公帑發揮最大的效益。楊永強身在其位,努力做好醫管局的工作,是分內事。結果導致公私營失衡,是政府的問題,不是作為醫管局行政總裁的楊永強個人的問題。
今日楊永強作為衞生福利局局長,當然有責任處理公私營失衡的問題。但是,今日翻舊帳,將楊永強昨天的成績,當作今日的罪狀,並不公平,反而會打擊士氣,令人有「幹得差捱罵,幹得好也一樣捱罵」的感慨。

私營醫療也有責任
另一方面,對於公私營失衡的問題,私營醫療又是否需要負上責任呢?私營醫院投訴公共醫療服務收費由政府補貼,令它們難以競爭,這個論點也值得商榷。
看看在教育方面,公私營失衡就沒有那麼嚴重。一些家長反而積極安排子女入讀學費不菲的國際學校,可見問題不在於公私營醫院收費方面的差距,而在於收費與服務的相對價值。
私營醫院和執業醫生總不能要公營醫院「趕客」,用提高收費的方法,令病人重投他們的懷抱。當然,增加急症室收費是值得支持的,因為現時濫用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是制訂公共政策的大原則,是應該得到支持的。
不過,這次醫學界的代表發炮猛轟衞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卻頗能反映近日瀰漫在社會不同行業和不同階層的焦躁不滿的情緒。但是,這種情緒,對於面對下一階段的發展,需要積極探索的香港社會,實在沒有好處。這只能令大家的情緒更緊繃,令彼此的對話更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