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香港投資者學會與《蘋果日報》及香港電台合辦了一個投資研討會,講者皆是重量級人馬,包括渣打銀行的黃遠輝會講述中國的經濟情況,瑞銀華寶的民企股權威張化橋將會探討民企股的前景,滙豐銀行的區景麟則會講述資產調配的策略,至於筆者則會講述北水南調的受惠股份及美國經濟復甦下的投資策略,有興趣的朋友可致電25227286查詢及留位。
日前中國移動(941)剛公布了去年全年盈利,純利為280.15億元人民幣,增幅高達55%,看似頗強勁的增長,但股價並無大幅上升,主因是這盈利增幅分析員早已預計到,無太大驚喜。由於此增幅是來自收購的7省網絡,若將這因素計入2000年盈利(即pro-forma)內,即假設2000年以前已購入該網絡,則去年其盈利增幅為13%,而不是55%!
從這角度來看,中國移動的內部增長(OrganicGrowth)已至一飽和階段,惟有依靠收購外來的電訊業務來維持強勁增長,而收購能否提高股東回報(ROE),便需視乎其能否繼續以低價收購國內優質電訊業務,此點頗視乎國內電訊的政策。
另一方面,收購項目是否優質,大致上是相對於收購的成本,故此假若收購項目回報一般,但資金成本相對偏低,則亦是不俗的收購,而這些低成本的資金來源便是在國內以高PE發行CDR了。
一間高速增長的電訊公司,在高增長期結束後,便逐步演變為一間公用股了,好像早年的香港電訊是一隻現金牛(CashCow),投資者便開始要求派發股息。
中國移動若再無其他收購項目,其盈利增長便僅會維持於大約15%(樂觀預測)的增幅。
此外,在無收購目標便不用持有太多現金,例如中移動現時持有約370億元人民幣現金,約有295億元人民幣負債,但由於存款利息遠低於借貸利率,故利息收入蓋不過利息支出,因此雖然扣除債務後是一間純現金公司,可是仍要支付淨利息,故此不如把資金以股息派給股東較佳。最後,當市場要求公司派股息,某程度已暗示投資者預計此公司增長放緩。
電郵: